第八节 钻石的故事
作者:中山浩子      更新:2019-08-28 17:23      字数:3541

“钻石恒久远”,这句来自非洲殖民地时期老牌钻石公司戴比尔斯的广告语跨越差不多两个世纪,持续产生的影响力丝毫不减,直到今天。想看看钻石的展示、陈列和交易的盛况吗,每年春秋两季的香港珠宝展是最好的窗口之一,你们的外祖母,同行许多人都叫她崔姐,是必到的常客。早期,当她在为巴西人、一个名叫马赛罗的珠宝商打工的时候,她是以参展商家的身份参展。她在展台为雇主家的产品做推广和交易。雇主马赛罗是巴西一个珠宝世家的子弟,兄弟几人全部从事祖上留下来的产业,从自家的矿山采掘原料,然后在自家工厂加工,产品有粗加工的各色水晶、碧玺原料和经切割的精加工的成品:一枚枚珠光闪烁的彩色宝石。不过,比起钻石,那就逊色许多,如果仅仅是比较闪烁程度的话,地球上还没有超过钻石的宝石。也就是在这里,崔姐第一次看到,在人们心目中无比珍贵的钻石,在这里白花花的、整盒、整箱的在售卖,更不用说钻石坯料了,像买大米似的,是整口袋整口袋的在卖。当然,这些大都是克拉(一克拉等于五克)以下碎得不能再碎的碎钻。但有一个事实不容置疑,无论大小,这些钻石大都来自非洲。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印度两千年时间里产出大约两千万克拉钻石(坯料),非洲自十九世纪末发现钻石,二十年间即产出八千万克拉钻石。如今,全球每年出产一亿多克拉钻石,非洲独占五分之四的份额。而且,惊世传奇的巨钻全都来自非洲,博茨瓦纳最新发现的3111克拉的巨钻,只是非洲最新的传奇。为什么又是非洲。世界上珍稀、奇异、惊世的东西总是出在非洲。我们行走在东非大裂谷,这里是人类起源之地,却不是钻石的主产地,主产地在南部非洲大西洋沿岸国家南非及周边地区。博茨瓦纳是其中一个。非洲既是人类起源地,还有那么多钻石产出,真的算得上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传奇。事实上人类起源是一个缓慢的进化过程,说起来已够古老的了,钻石却古老到与地球同时诞生。人类起源被证明起源于非洲,非洲发现大量钻石,两个事件都很重大。两者之间有关联吗?并无直接的关联。因为,一个是地质事件,一个是生命事件。说它毫无关联也不可以,因为,两个事件都发生在非洲,除非是上帝安排,否则只能从宇宙学——自然科学最宏大的学术领域寻找答案了。钻石是什么?是百分之百的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结晶体,碳元素则是宇宙中已知并名列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它普遍存在于宇宙空间,在经由爆炸、撞击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它的分子会凝结在一起形成物理形态的结晶体。宇宙中恒星如太阳者,从它诞生到死亡的过程就是一个凝炼“钻石”的过程。多么有趣。太阳就如一口“天大”的烧锅,冲天的热力迸射出的光芒照耀着地球也在耗费着自己由热核聚变带来的能量,终有一天,能量耗尽,太阳死去,炽热的火球渐渐冷却,露出了太阳的残骸,百分之百的碳晶体,那是多么巨大的一颗“钻石”啊。不用担心,这个过程结束早着呢,还有数十亿年之久。碳也是构成地球最主要的元素之一,从地球诞生的一刻起就包含其中。但以地球自身的条件论,地核中翻滚的熔岩是否能够生成钻石未为可知,能够让人从地表或挖掘几百米就能得到的钻石,却是天外之物无疑。因为在地球的早期历史上地球遭遇过一段上亿年的、被宇宙中大小不等的小行星和彗星不间断撞击的历史,是它们带来了那些可发现的纯碳晶体。是故,把今天可采掘的钻石称为天外之物一点不为过。问题是,这些钻石都藏在哪里,怎么找到它们呢。首先是运气,其次还是运气,再其次是经验,最后才是科学。从发现钻石到大规模的工业化采掘,反映了认识论的一个普遍规律。钻石勘探采集经历了一个完全凭运气到后来全凭经验再到依据科学的过程。。

人们发现,钻石的藏身之地,有一个必须的地理条件——火山口,不管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地球上火山口多了去了,并不是火山口一定能够找到钻石,于是有了第二个必须的条件,火山口必须有金伯利岩层。地壳运动通过火山爆发塑造了今天地球的摸样,恰恰在有的地方,火山爆发把深埋地底的钻石推顶、抬举到地表,它的载体就是金伯利岩层,一种不甚坚硬的岩土,它们在火山爆发的时候被巨大的力量像挤牙膏似的,从火山口周边的地下裂缝挤压到地表。这些由火山爆发从地下裂缝(哈哈,地球版虫洞)挤压形成的金伯利岩桶可以视为另类火山洞口,一般直径不大,像一口竖井深入地下。找到金伯利岩洞,就能从金伯利岩土中淘出钻石。这是早期被当作金科玉律一般经验。但是并非所有的金伯利岩洞都出产钻石。因此,人们继续探索,最终发现了科学定义上的金科玉律——确定了钻石藏身之所必有伴生物。找到这个伴生物就能找到钻石,换言之,找到有此伴生物的金伯利岩洞一定能够找到钻石,这个伴生物非它,大名镁铝榴石(红榴石)。找到镁铝石榴石还不够,必须是内含高铬低钙的化学成分,科学定义叫g10镁铝石榴石。大体上,镁铝石榴石都具有重紫重红浑成一体的色彩,颜色浅的可能呈现出典型的石榴红,颜色深的可能呈现出的就是葡萄酒红了。无论哪种红,因为硬度高(7.5),打磨出来以后,表层会泛起一层荧光,自有一种别样的美丽,古时就是珠宝的一种。

孩子们,你们的外祖母在业界都称她崔姐。崔姐离开巴西人马赛罗的公司以后,自己创办了一家珠宝公司,每年两季的香港珠宝展她必然到场。采买之余,她就是看,二十年下来,看得多了,也练就了她鉴别各种宝石的一双“毒眼”。她喜欢钻石的灿烂,但不喜欢钻石的苍白。因此,她偏爱彩色宝石,只要见到,她即刻就能陶醉其中,为各种彩色宝石闪射出的绚丽的光芒所倾倒。她早几年就注意到石榴石,那时候,石榴石是小角色,也卖不起价,多数都是用来做珠串什么的,近一两年,石榴石突然在全世界大热流行起来。是的,好东西出来了。这回,出风头的不全是非洲产石榴石,而是对产地讳莫如深的美国商家销售的精品石榴石(有人称贵石榴石),它们被打磨成专用于制作戒指、吊坠、项链的“刻面”(切割后的形态)——大大小小、一粒粒晶莹剔透,表面泛出一层荧光,行话叫“起荧”。这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刻面同样可以像钻石一样多达57到58个面,每一个面折射出的光芒居然能闪耀出“火彩”。这个字眼,一般是用来描述钻石和其他几种名贵宝石在对光线折射时产生的效果,形容它仿若火焰迸发在瞬间散发出的光焰。事实上,只有光度折射率很高的宝石才可能产生“火彩”,而石榴石折射率很低,照说是不可能产生火彩的,可是它们当中有的确实产生了。精品(贵)石榴石的大量上市,反过来证明了钻石矿业的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人们利用g10镁铝石榴石精准定位,在地球各处找到越来越多的钻石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相继发现大型钻石矿脉。大规模的工业化采掘,使钻石产量大增,自然,各种石榴石产量也大增,非洲钻石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即便如此,非洲至今仍占据钻石产量的一半。而且非洲大地也在不断发现新的钻石矿脉。其实,全球钻石产量增产的绝大部分是工业级钻石,非洲珠宝级钻石产量一统天下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由此说来,经济学家们不断念叨的自然禀赋、比较优势,如果以各种矿物的自然禀赋论,再论及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没有哪个大陆比得上非洲。遗憾的是,非洲的历史和非洲现今很多国家不堪的现状,使非洲总是落人于后。钻石、石油、有色金属,等等,哪一样都是得天独厚,这些蕴藏在大地之下的财富,一如钻石者,却因了殖民地的历史,早早就为西方财团垄断,即便是民族自决和国家独立之后,许多的天赋资源,要么成为政治动荡诱因,要么成为战争、种族残杀的渊薮。钻石产地之一的利比里亚,军阀为争夺钻石,屠戮钻石产地非本族的民众,其屠杀规模之大,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因此,经这些军阀手上流到市面的钻石被称为“血钻”。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则因为石油财富至今战乱不断。这说明一个道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未必能够自然生成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没有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和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会同一场大众觉醒的文化运动,空谈比较优势只是枉然。解剖非洲钻石这只麻雀以观非洲经济,我们看到,非洲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失去自然禀赋所带来的比较优势。最近的事例是,当大量的工业级钻石涌入市场的时候,非洲的无动于衷,却给予印度人一个机会。他们没有钻石出产这样的天造禀赋,却有人力资源极其廉宜的自然禀赋。这一点非洲与印度是一样的。但就在非洲熟视无睹、无措手脚的时候,印度人利用廉价劳力开始对过去只适合工业应用的钻石进行切割加工,从而创造出一个三百四十亿美元的市场。这些被尊称为“印度工”的碎钻,全在克拉以下若干个级别,小到1毫米,与一粒细沙无异。这粒“细沙”之上因为有多个刻面,仍然能够尽显钻石的光彩,它们成为珠宝首饰群镶和组合镶必不可少的材料,价格可能就是几美分一粒,但它可为你镶满一个殿堂,让你尽享生活在一个光焰闪烁世界的荣耀,如果你愿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