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楔子
作者:立羽      更新:2020-05-01 14:39      字数:3957

时间是寒冬某个傍晚,天色灰蒙蒙一片,洛阳城外北风如冰刀刺骨。雪是从三天前开始下的,东都洛阳城外官道白雪皑皑无人过问。二十里外有家客栈,局部规模不大,里里外外就那么两层。大运河由于大雪原因,封了漕运和渡头,大雪中无法行动身上路出洛阳境内的商人、百姓、走镖全都在这家客栈歇脚。

客栈一层有一说书老先生,面相尖嘴猴腮,皱纹巴巴,下巴留一把白山羊胡。先生在这客栈说书有几十年了,起初说书时高宗李治才登上帝位。有人说先生是神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论是大唐帝国政坛,或是九州江湖风云,他都无所不知无事不晓;有人说先生是老江湖,经历的腥风血雨多了,可以揣测称量天下,只不江湖越老人心越小,年近花甲,先生只想安稳过日子,靠说书混口饭吃。

老先生说从夏商周孕育仙的诞生,到旷世盛名的唐帝国,这片天地的风起云涌就没停过。

隋朝大业六年知世郎王博长白山起义到义宁二年唐国公李渊长安称帝,一个最为强大强,最为久远,最让后人魂牵梦绕的盛世大唐,横空摆在世人的面前。

前不久,也就两年前,高宗李治开疆辟土,让唐帝国的疆土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辽阔,光是疆土便分中土大唐天朝为十五道,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

十五道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唐帝国疆土万里,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比太宗在位时还要广阔。

唐帝国疆土辽阔,国力雄厚,高宗驾崩后,边境却战乱频繁。

芸芸天下不止只有唐帝国,帝国之北千里之外有独为部落突厥,东北有靺鞨诸部、室韦、契丹、高句丽、新罗、百济、倭,西部有西突厥、铁勒、吐蕃帝国,西南有天竺,南部有南诏诸部落、真腊。而最为繁荣昌盛的当数中土唐帝国,天下人口,十之八九都居住再此。

让人惋惜的是这几年经济繁荣天下却不太平,不是东突厥平淡起兵作乱就是那契丹部落在唐帝国边疆兴风作浪。外面有叛乱就算了,帝国内部的广阔疆土,不少的郡城偶尔也有一两次起兵造反事件发生,这着实让百姓苦不堪言呐。你们说,一次两次就不说了,这要是一连造反个七八次,让谁不烦啊?还别说,掌权的武媚娘就不烦。

以往太宗在世时还好,那些几个小流氓似的部落哪有这个胆子敢反?光是李靖、薛仁贵这几个驰聘沙场的名将,就能吓破他们的狗胆,不过话又说回来,说到底还是这两年皇后武媚娘掌权,惹得边疆少数部落野心勃勃,蠢蠢欲动。

先不说这些,老先生说先把视线放在唐帝国内外的江湖,不然老是说帝国政坛的坏话,这些话若是传到皇后的耳朵里,那可是不得了,告密升官发财的暗潮,闹得人心惶惶,都怕一不小心着了道,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茶馆,也是某些小官上位的台阶,免不了无妄之灾。

自唐帝国建立以来,疆土万里的帝国周边,虽说有战乱,但也有文化交流,最为著名的当为太宗时赶赴天竺修仙佛寺那烂陀寺求取真经的三藏法师。

芸芸唐帝国内外,奉信道家、佛家的占大多数,原因很简单,儒以文乱法,所以儒家就不提了。剩下的也就是道家和佛家,自古以来道家与孔夫子有些牵连。

所以道家和佛家在唐帝国,颇为受欢迎。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二十五日,远赴天竺西天取经的玄奘,历经十五年磨难,终将大乘佛经《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颂》等传至大唐,更使得佛家被天下人供奉,达到了鼎盛时期。

先生说盛世佛门乱世道,江湖有声望的其他门派,一直都被中原大唐帝国以及蛮夷小国所排斥,因此,他们也从来不闻天下苍生之事。

近些年,佛家和道家的修道者,也皆是以僧人和道士(风水师)的名号,行走人间,只不过高宗以来,这唐帝国的世道变了,这些年侠以武乱禁,武媚娘为了笼络人心想要诏安,不少的江湖人士进入了朝堂,比如说佛家,道家。

这两年,东都洛阳城有传言武媚娘想要立都洛阳,不惜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在洛阳城修建明堂万象神宫、天枢,这一来,更是合了某些人的意。

围在客桌周围的客人听的入迷,打住了老先生的话,说:“先生啊,您知道这么多,莫非也是那能掐会算的隐世高人吗?”

老先生眯着小眼睛晃了一圈脑袋,呵笑了声,也不睁眼看那问话客人,说道:“非也非也……江湖兮,迷途知返,我以退出江湖,老骨一把,什么都不是兮。”

先生继续说,佛道广为人知,但却是从天竺流传而来。

还有一部分百姓更加信奉“道”,自古以来,道教在九州浩土便一直源远流长,无论哪朝哪代,都极得百姓信奉,更有一些百姓传闻,进了道家修道门派,就可以修得圣术,得道成圣,永驻青春,长生不死。

百姓甚至帝王,信奉“道”,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自古以来,九州一些史籍残书,便有《洛图河书》的记载。

《周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圣明的人能预知后事,窥之天道,得以长生。

而以成“圣”?道家有云: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成圣也。时至今日,芸芸众生,最求“圣”者,多不胜数,而追求成“圣”的门派,亦有却无人之晓。亦知亦不知,浩瀚九州,不知何时,派系四起,出现了许多江湖门派,这些江湖中的门派,只要进入习得一身本领,出来绝对能够在唐帝国闯出一番天地。

客栈内呐,歇脚的商人、走镖、百姓,都围坐在四角木桌旁津津有味听着先生说着,柜台小二肩批抹布,一会儿一趟,挨着桌子给歇脚客人上热酒。这寒冬腊月,来上一碗热酒,让口出寒气的客人真是痛快。

客栈外,白雪皑皑,远处山间林家,都笼罩在大雪之中,寒风凛冽刺骨,客栈门前的掌管十年前便习惯了这种氛围,在大雪天生意也不是很好,他也无心再听,只是双手相互串在棉袖内,沿着官道看着远处,脸上带着愁苦。

江湖中事,生意人无心,但大唐帝国政变,可是依稀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高宗眼疾病重,天下皆哀,妖后武媚娘借此机会兴风作浪,想要谋财串位,这一年是显庆三年。听说前不久刚将一位李唐忠臣满门抄斩,这忠臣来头还不小,叫褚遂良。褚遂良三代忠臣,为李唐帝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头来却落个绞杀,除此之外前太子李忠、王伏胜、上官仪的惨死,让整个大唐帝国的老臣们啊都感到心寒。

此刻此刻的他们,不由响起当年李淳风对太宗的天召,臣据玄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四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将歼尽,预言灵药了啊。果不其然,高宗长子李弘,二十四岁时死了,传言是被武昭仪毒死的。次子李贤也没逃过命运的枷锁和四子李旦被母亲吓傻了,无闻朝堂政坛,才软禁东宫,没有像两位哥哥一样。说来这武后真是心狠手辣,应了那句无成大事者至亲可杀。

如今啊,太子李显就是个挂名傀儡,唐帝国快要由李姓改为武姓了,那些武家的人呐,武承嗣呀武三思呀,都封爵拜相,可以说在朝野只手遮天啊,可李唐宗室呢?就差几个王爷,就都被杀绝了。

哎呀,这说不定哪天,掉脑袋被腰斩的说不定就是他们自己呢,唐帝国满朝文武百官嘴上不说,心里比谁都明白。相比之下,当今这个世道,惊人心惊胆颤的不是万里长城塞北的东突厥野蛮人,也不是江湖剑圣武圣,而是这个笼罩在武后阴影下的唐帝国。

这几年,世道险恶不太平啊,也不知还能平淡多久。

……

客栈外积雪碾压声响起,傍晚前,这个客栈来了三辆马车,十来个侍卫将车推到客栈前,马车下来一群家眷,这群人无论男人女人都衣着华贵,领头中年男人一身黑棉衣,走路器宇轩昂,身后女眷少年都相貌不凡,是赶赴东都洛阳有势人家。

小二见来人不凡,像看见爹娘一样亲切赶忙上前低头哈腰,不停弯腰鞠躬。这年头,唐帝国万里疆土政局混乱的不得了,各郡个县哪个百姓不人心惶惶?生怕战乱一起,到时候倒霉的还是粪土百姓,整个钱真不容易,趁现在,可要大赚一笔。“嘿嘿嘿,这位大人,请问有什么吩咐,本店住宿饮食一律齐全,只要您吩咐,一切安排妥当。”

……

下山那日,天上乌云密布,万里长空下着稀稀疏疏的小雨。放眼望去,整片巍峨高耸、连绵起伏的昆仑山脉,都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犹如一副精妙绝伦的烟雨画卷。千丈高的高山,郁郁葱葱,下山的路在雨中似乎没有尽头。

暮然回首,通往山上的山路石阶后,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下,掩盖住的白玉石砌围栏,红墙青瓦,都便的朦朦胧胧,给人一种不真实之感。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红墙青瓦的宝塔、观殿、门楼,钟鼓楼,偏殿,藏经楼,皆如同烟雨红尘中的海市蜃楼。

走在下山的羊肠路上,一阵微风吹过,路两侧树木的枝叶,飒飒作响。油纸伞下,二人身子一颤,靠近了许多。

她说:“齐聿,当初……你为何上山的?”

齐聿扭过头看着她去出水芙蓉般的俏脸,颇有兴趣:“我?当然是为了习武,江湖上传闻,习武的最高境界便是‘入道’。”

她说:“那你为何入道?”

齐聿摇头,沉思了片刻,随口说道:“男儿志在四方,我和世俗的兄弟有过约定,待我习得一身本领,定要驰聘沙场,纵横四方。”

“原来是这样……”她低声细语道。

齐聿反问:“那你呢?你为何上山?师傅那老头子讲,每个上山的弟子,都有俗世的苦恼,你也有吗?”

她轻轻摇了摇头,美目盼兮般的眼神,忽然暗淡了许多,道:“我不知道,打我记事以来,便陪在师傅的身边。在我眼中,有师傅在,我便没了苦恼。师傅总是对我说,修行入道,可永生不死,所以从那以后,我便以修行为己任。”

齐聿怔了一下,好奇的说:“世间真的有人可以长生不死吗?”

问这句话时,二人都觉得有些可笑,修道之人,便是为了成仙,又哪能不信世间有仙呢?

她苦笑的摇头:“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