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论中原
作者:天涯唯我明月      更新:2019-10-01 13:10      字数:3437

南阳隆中

一片山野草庐,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农耕种作。

其中一间草庐的主人是黄承彦,今日他宴请贵客,来者是荆州名士司马徽。

庞德公、庞统、诸葛亮、诸葛瑾四人也在,还有一人是新投司马徽门下的记名弟子——徐庶。

众人推杯换盏,浊酒喝出了不凡的气度,尽显风骨。

“论评天下大事,不知大家都是如何看待最近发生的事情。听闻并州刺史王定大人带兵南下镇守雒阳,对此几位有何看法?”司马徽浅笑,询问庞统、诸葛亮、徐庶和诸葛瑾。

王定之兵力,足以影响天下大局,司马徽询问诸葛亮四人自然有他的目的。

庞统不以为意,笑道:“王定刺史固然兵多将广,但却没有足够的胆魄。当今天下大乱,唯有枭雄、英雄才能力挽狂澜,救天下苍生。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听闻王定在雒阳屯兵而不敢迎陛下东归,此等胆魄让人唏嘘。”

诸葛瑾微微皱眉,并不认同庞统的想法。

“嗯,言之有理。”司马徽轻轻点头,并没有反驳庞统,也没有说出他的思绪纰漏之处。

庞统、诸葛亮都算是自己的弟子,司马徽不想影响他们的个性,平时的教导也只是点拨。他们的年纪还小,有自己的思想才是好事。

“孔明,说一说你的看法,平时就属你的话少。”黄承彦露出笑容,看到诸葛亮对此一副不在乎的表情,主动询问。

诸葛亮若有所思,依旧只是露出笑容而已,并没有回答。

“天下大事,晚辈还没有能力评头论足。晚辈才疏学浅,不如士元聪慧,亦不如兄长之眼光精准,我还是多听高见吧。”诸葛亮站起身,谦虚一番后,再次坐下。

不发表任何评论,心中却早就有了自己的看法,黄承彦了解诸葛亮的这个性格。沉稳、内敛,这的确是诸葛亮的有点,却也是他的缺点。

“孔明,有时候,你也需要懂得多表达自己。”黄承彦言尽于此,点到为止。

虽然只是提点诸葛亮而已,但黄承彦心中却在想道:“孔明性格内敛沉稳,是从政的好苗子,但他还太年轻,需要经历人世沉浮。但他偏偏在军略方面也涉猎颇多,算是即将成长的全才了。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终究无法成为各方面都数一数二的人,他的归宿还真是更让人担忧。”

诸葛瑾看到司马徽先生在注视自己,仿佛在等待自己的回答,却只能露出尴尬的笑容。

“这个……我对此就不评论了。最近晚辈一直在关注江东的事情,对中原有所疏忽了。”

黄承彦和司马徽微微惊讶,没想到诸葛瑾已经开始关注江东,也就是说他开始决策自己以后入仕的方向了。

江东,那里是武门孙氏的领地,虽然前段时间孙坚被害,但孙氏依旧是江东最大的军阀。孙氏据守长江,的确是不错的优势。

“那么元直,该你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了。”司马徽最后看向徐庶,对他报以极大的期望。

徐庶是自己刚入门的弟子,而且只能算是记名弟子,却在司马徽心中占据很大的地位。

徐庶深思熟虑,片刻之后将杯中酒水吞如腹中,道:“身为汉臣,就应当光复汉室,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王定刺史镇守雒阳,这是做了身为臣子该做的事情。能忍得住眼前的小利,让人钦佩。”

“哦?这么说来,元直学有所成之后,是准备去辅佐并州刺史大人了?”黄承彦好奇询问,想知道徐庶的真实想法。

徐庶低下头,思考片刻后,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晚辈只希望学有所成,入朝廷为陛下、为百姓效力,尽己所能罢了。”

黄承彦和司马徽相视一笑,他们都是成年人,对中原大局看得更加透彻。

徐庶说是要入仕朝廷,但言外之意基本上是想要辅佐王定了。王定身为汉臣,的确是秉承了身为臣子的本分。黄承彦和司马徽都能看得出来王定有野心,但也能看出来他的克制力。

出兵陈留挡住曹操,这就是王定野心的提现。让出陈留,占据豫州,这是他在克制自己,让自己记住身为汉臣的本分。

“很好,你们都是不错的孩子,想必现在你们对天下大局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身为你们的老师、长辈,我不便多问。多多温习,过段时间我要来考验你们了。”司马徽满意地笑了,这一次的询问很完美,每个人都想法都在已经被他知道。

即便是没有多言的诸葛亮,司马徽也已经明白了他的选择。诸葛亮是那种想要施展所学之人,就必然不会愿意和别人做出同样的选择。曹操身边有郭嘉、荀彧,王定身边有陈宫,徐庶还很看重,诸葛瑾选择了江东孙氏,刘表年迈不足以扶持,普天之下也就只有徐州牧刘备最缺少谋士了。

诸葛亮的选择,就是徐州牧刘备!

黄承彦和司马徽都能够猜到这一点,他们在离开草庐后,相互对笑,胜过了千言万语的交流。

“我准备将女儿嫁给孔明,你认为如何?”黄承彦最后和司马徽说了一句,询问他的意见。

司马徽轻笑,只是点头,没有表达任何看法。

黄承彦也算是荆州名仕,与贵族能拉扯上很多关系。谁能够娶他的女儿,安绝对算得上是仕途平步青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黄承彦对外宣称自己的女儿奇丑无比,就是担心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来烦扰自己。

“告辞。”

司马徽保持着笑容,带上随从便离开。

黄承彦没有得到答案,但他已经认定的事情,也基本上不会再有所改变了。

“这天下,终究还是要变天了。曹操和王定不是董卓之辈,他们是真正的枭雄。可惜孔明他们晚出生十年,不然也能在最好的时机一展才华了。”黄承彦无奈叹气,心中反而对王定更加钦佩。

王定比诸葛亮大几岁而已,同样一代人,一个还在读书学习,一个就已经可以左右天下大局了。

雒阳城内

雒阳四大城门打开,陆陆续续有百姓返回雒阳,三日之内雒阳便恢复了十分之一的人口。

王定在王家府邸的营帐内阅读田丰等人送上来的汇报,愈发感觉情况不妙。

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雒阳居住,粮食将会成为大问题。没有粮食,这些百姓就会成为暴民,但自己又不能把将士们的粮草分下去给百姓。混乱即将开始,王定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主公,第一批返回雒阳的百姓,都是司隶地区的某些小家族。这些宗族的势力并不大,不过粮食问题倒是减少不小的压力。还有,杨奉将军和董承将军派兵南下,李傕和郭汜已经伏诛。对了,之前听闻您在寻访一个名叫徐晃的大将,此人在杨奉麾下。”陈宫跑进营帐,汇报。

王定点点头,并不是特别重视这几件事,他的关注点在于豫州和并州。

自己不在并州,后方逐渐空虚,袁绍很有可能派兵占据并州。

豫州被黄忠拿下,算是得到了一个根据地,但豫州早晚也会被分出一小部分给曹操。和曹操共同治理朝廷,他不可能忍受处于劣势的境遇,豫州必然要被他分走一半。

“报!启禀主公,雒阳城东面三十里外,有一支骑兵大军,总数大概有三千人,正在极速靠近雒阳,将士们已经开始设防。”

负责城防的将士冲进营帐,跪下汇报。

典韦、崔烈、贾逵、孙礼等大将也跑进来,众将士气喘吁吁,显然是刚从四方城楼赶过来。

王定惊讶地站起身,感慨道:“曹操,此人果然厉害,这才不到两日的时间,他竟然就已经跨过半个兖州和半个司隶,来到雒阳了。估计他这是星夜兼程,够狠的啊!”

“主公,曹操的意图在于掌控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绝对比任何人都要着急,要不然被袁绍抢先,曹操可要哭死了。”陈宫抚摸着下巴,仔细分析。

“主公,那咱们是开城迎接,还是禁闭城门?”吴子兰负责城防,率先询问。

陈宫刚准备替主公开口,王定就露出浅笑,道:“找一个会弹琴的老者到雒阳东城楼上叹气,再安排几个老者、孩童去城外扫地,打开东城城门。至于其他三个城门,禁闭。”

陈宫不解,没明白主公的意思。

吴子兰等将领并不打算去思考主公的深意,只要主公下令,他们这就去办。

“公台,你替我去东城门看一场好戏吧。利用这次机会,你好好观察一下曹操,熟悉他的为人。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后才能更好地对付他。”王定浅笑,让陈宫下去准备。

陈宫叹气,还是不明白主公的意思,但也只能照做了。

打开城门是迎接曹操,但是让老者在城楼上弹琴,这又着实古怪。

陈宫还是不了解曹操,王定却很了解。曹操生性多疑,在大事上,他更是如此。曹操一路星夜兼程,粮草只怕早就用光了,放他入城只能是徒增自己的压力。王定这个办法,就是为了让曹操心生疑惑,绕靠雒阳直接前往长安。

众将士纷纷退下,唯独典韦还守在营帐之外,调集黑甲百战军的将士们集合。

大军压境,虽然尚且不知地方是敌是友,但作为主公的贴身宿卫,典韦要提前做好准备。

“曹操,咱们之间的好戏,可就要开始了。”王定露出怪异的笑容,想象曹操到达雒阳东城门下时,会是怎样一副古怪有趣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