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合格的基层干部
作者:蓉城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88

“开会了开会了,大家静一静!”

万红乡党委书记冯安正,在主席台招呼所有人安静下来。

万红乡是个穷乡,乡党委和乡政府在一起办公,一个地方两块牌子,没有什么大会堂。平时学习文件,各个科室在自己办公室,由科长带领科室成员自行学习。

碰到这样的全体会议,都是在办公楼前空地上,用几张条桌摆个主席台。

麦克风什么的,当然也没有。

如果大家在下面说小话,闹哄哄的,除了前面几排可以听到领导讲话,后面的人,就只能看领导口型。前面鼓掌,后面也跟着鼓掌,场面依然热闹。

七月底,也是最热的天。

为了避免烈日下暴晒,乡党委政府,刚一上班,就召集所有人,带着自己的椅子,在办公楼前,召开会议。

郭凡和郦惠来了二十多天,也渐渐熟悉了这里的工作节奏。

这些时日来,他们终于摆脱了成天看文件的待遇,领导为他们安排了正式的工作――从看文件,上升为写文件!

万红乡的干部,大都是从基层村干部,提拔起来的,普遍文化水平不高。

初中生一大堆,高中生四五个,郭凡和郦惠是正牌子的大学生,在这里,是标准的高材生。现在,乡上便把所有的文书工作,一股脑交给了他们。

当然,“所有”只是个程度副词,总量并不多,比看文件还要清闲。

万红乡工作任务不重,以至于大家每天都要自己找些事情来做,才能把时间熬过去。但每个星期一,还是要组织一次文件学习。

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

短的,念完文件,大家就散会,该干什么干什么。长的时候,念完文件,还要分组讨论文件精神,开一上午,也不奇怪。

像今天这样,把所有人都拉到庭院,开露天会议,他们还是第一次。

会议记录,由郦惠担任。

在这方面,长得漂亮的女孩子,还是要比男的,更吃香一些。她坐在主席台最末,而郭凡只能坐在下面,手里也捧着一本笔记本,记录领导发言。

会后,两人彼此核对对方的记录,整理出最终的会议纪要。

会议由冯书记主持。

“同志们,还有几天,就是八一建军节。

按照惯例,我们要组织全体干部,拜访乡上的军烈属、军人家属,这是政治任务,所有干部,都必须参加,不得缺席!”

冯书记的表情,非常的严肃。

主席台上,副书记、乡长、副乡长,也是一脸的肃穆。完全看不见,平时他们打麻将、说怪话的吊儿郎当像。

西平省自古以来,凭借盆地水利建设,开拓千里沃野,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但省内地形复杂,除了中间这一块平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是大山,崇山峻岭、丘陵纵横,那里的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满清被推翻,国内又陷入了军阀混战。

老百姓的生活,越加艰难,足无立锥之地,并非是文学上的夸张,而是事实。别说边远地区,就是益都这省府治所,老百姓也只能说是堪堪可以活下去。

要打仗,士兵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老百姓中抓。

军阀们抓了一批,然后是红军长征,路过西平省,斗地主分田地,一批穷苦农民,又跟着红军走了。

再下来,抗日战争爆发。

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华北、华东、华南,膏腴之地相继沦陷。国民政府从南京,退到武汉,最后一直败退入西平省,组建抗日政府,誓死抵抗。

这个时候,仅剩的兵源之地,已经所存不多,西平省成为征兵大省。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西平省源源不断地为抗日前线,贡献出自己的子弟。曾有统计,在所有抗日队伍中,西平省人占了绝大多数,每五个扛枪的人,就有一个,是西平人!

抗战结束,国共内战,几次战役,大批国民党军被俘,转化为解放军。

建国后,西平人继续为共和国挥洒热血。

他们的身影,曾经战斗在大西南剿匪;曾经战斗在新疆平叛;曾经战斗在朝鲜的冰天雪地;曾经平定过西藏农奴主叛乱;曾经和印度军队,刺刀见红。

就在不久前,他们还在祖国的南疆,浴血奋战长达十年之久。

此间,无数的西平人,为共和国的安全,献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

他们用生命,打出了尊严,也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威名。

西平省穷,征来的兵敢拚命;守纪律,让往东不会往西,一声令下,即便是冒着枪林弹雨,也能冒死前冲;山区人有血性,肉搏攻坚,死战不退。

至今,西平省籍军人,已经遍及各个军种,成为共和**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在座的万红乡干部,都是本地人,农村里生活圈子狭小,相互之间都有些沾亲带故。严格地说起来,他们的亲人、亲戚之中,就有牺牲的军烈属。

至于军属,那就更多了。()

慰问军烈属,就是对他们曾经选择道路的感谢,也是对他们奉献的肯定。

不说这是政治任务,就是为了自己,他们也不会有丝毫轻忽。

“这一次,我们还是按老规矩,乡党委先行,我和熊书记分片包干,各自负责一半的村。然后,余乡长带领乡政府班子,进行二次拜访。

经过研究,党委一行,为每户军烈属发放猪肉十斤、大米二十斤、菜籽油五斤,另外过节慰问费十五元。

余乡长下去,除了慰问之外,还要给军属家庭发放慰问。

军属家庭的慰问,照军烈属减半发放。另外,还要负责注意听取军烈属,有什么生活困难,把问题带回来,大家一起讨论,想办法,给军烈属、军属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要人,我们出人。要钱,我们尽力,解决不了的,也要说出来,向上级汇报。我们不能让军烈属们,失去亲人,还要为生活流泪!知道不?”

“知道!”所有干部都大声应承。

“这个钱、肉,哪个龟儿子敢乱伸手,老子这个书记不当了,也要打得他妈都认不出来!”冯书记双眼圆睁,不怒自威。

……

这一次,乡上真的是全体出动。

除了两个看家的,乡党委、乡政府二十几号人,都洒了下去。

万红乡干部,平时大家都窝在一起,看起来人很多。一旦全都撒出去,分散到全乡二十九个自然村、生产队,还是显得人数过少。

慰问军烈属,看望军属家庭,这是一个细致活,去到一户人家里,不是说丢下东西,转身就走。

要坐下来,和对方唠家常,问问他们的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村干部怎么样,有没有帮他们解决困难,平时发放的补助,都拿到没有?拿了多少?够不够用?

孙儿上学没有?书本费、学杂费解决没有?

要安抚军烈属的遗孀,让她安心留在军烈属家里,做思想工作,劝她尽量不要改嫁。如果一定要改嫁,也不要把孩子带走,给老人家一个念想,给烈士留一个根……

要看他们的菜地,问他们自己种地辛不辛苦,有没有人侵占他们的田地,种子有没有村干部按时送来,农忙的时候,有没有人来帮着干……

还要看他们的米缸、水缸、柴堆,房子漏不漏风,一样样一件件,都是具体的事情。

少的村,就只有一两户烈属。

多的,一个村里,不下十多户,都是烈士家属。有老红军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抗美援朝时期的、有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有些烈士,特别是前些年才牺牲的,好多干部可以说是看着他们长大、亲自送他们去参军,最后,领回来一张鲜红的烈士证……

说到当初,他们还是小孩子,在村里多么的淘气;说到他们参军,穿上军装是多么的威武;说到去部队探望,军队领导的表杨,大家都是哈哈大笑。

然后就是沉默、流泪。

接着,就是无声地告辞。

每转完一家出来,大家总是眼泪汪汪,慰问的人、烈属家里人,手握着手,都舍不得放开,彼此相对,泣不成声。

郭凡的心,也是沉甸甸的。

这几天,他听了太多的故事,也流了不少泪。

他还记得,当他第一次看到,一个四十多、将近五十的庄稼汉,前一分钟,还在面带笑容,说当初自家孩子,寄回来的信中,说自己获得了“射击标兵”的荣誉称号,全家人高兴的一夜没睡。一幅沉浸在回忆中的幸福表情。

下一分钟,大爷就猛然号啕大哭,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叫“儿啊,儿啊,爸想你啊!爸情愿代你去死,也不想你死啊!”

烈士的母亲,妻子,还有不太懂事的孩子,顿时,也一起捶胸顿足,哭声震天。

那种场面,让他的眼泪,刹那间就喷溅而出。

因此,当他们在一个生产队,慰问一户烈属家庭,了解到,队上的一个干部,侵占了烈属家一角责任田,还打前去理论的老太太时,他当场就炸了,跳起身就是一脚,把那个家伙踹翻在地,像发了疯一样扑上去,两拳就将他的脸给打肿。

那个干部家里,有四兄弟,个个身体魁梧,看见大哥被打,也是红了眼睛,不管乡干部不乡干部,握着锄头把,就跟他干起来。

郭凡也不知道自己是吃了什么,愣是不退,操起一把板凳,和四个棒小伙子打成一团。

直到余乡长带人,把那几兄弟给绑起来,他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完全给扯得稀烂,脸上、身上,都是一道道的伤口。

余乡长现场,将那名队干部就地免职,并命令乡派出所把打架的那几兄弟,以围攻政府干部的罪名,关到乡上。

对郭凡,却没有做出任何处理。

事后,郭凡听其他干部传,说余乡长对人说:“那个小白脸,硬是能打!一个人打四个壮小伙,还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小子心狠,手黑,处处都奔着要害去,要不是老子拦得快,弄不好就要出人命!这个家伙老子不敢惹,惹急了,谨防他给老子一下,哭天都来不及!”

为了这事,上面也不敢带他出去了。

侵占军烈属、军属家便宜,这种是在农村,不说常见,也总有那看不到个例。大家对这种事同样痛恨,但看得多了,也能够理智对待。该免职免职,该退赔退赔,都有常例处理办法,照着执行就是了。

还怕对方不照办?

侵占的一方,也就是短期落点好,最终吃进去多少,都要吐出来。

但郭凡就不同了,小伙子毕竟是年轻人,又是才从学校毕业,见过的社会阴暗面不多,单纯、热血、冲动,见不得不公平的事,尤其是烈士为国牺牲,家属还遭到不公平待遇,很容易就热血过头。

万一这小子发了疯,真闹出人命来,那大家都要跟着倒霉。

还是留着看家的好。

几个领导大家一商量,就把郭凡给扔到乡政府,再也不带他出去了。

农村说来消息闭塞,这是指农村居住分散,发生的事情不如城里面多,新闻少。大家传的,也就是身边发生的一些家长里短。

郭凡这件事,成为万红乡的一件大事,很快就传遍了全乡。

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万红乡政府,有一个刚分来的大学生干部,能打架,把苟老大一家,四兄弟都打了个屁滚尿流,老三的左手都被打折了。

如此一传,郭凡发现,乡民们,对他的态度,反而更亲热了。

仔细询问郦惠,让她出去打听,他才得知其中缘由。

乡村干部直面第一线,农民们纯朴归纯朴,占起便宜来,也是带着农民的狡黠,大到一块地,小到一片毛竹,只要有好处,就想占为己有。而且他们极为顽固。只要占了好处,想让他们再让出来,那是千难万难。

有些时候,干部必须要采用非常手段,强行让对方,把侵占的田地、竹林,退让出来。

于是,干部凶不凶,居然成为衡定这个干部的话,能不能在乡村、生产队算数的依据。只会讲道理的干部,农民喜欢,但谁也不会怕他。倒是那些心狠手黑的干部,一句话,就能让对方主动退让,听话得很。

听到是这个原因,郭凡不知道是该笑好,还是哭好。

这就是基层农村工作,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干部工作作风。

现在,他一架成名。

郭凡,也被公认,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农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