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考成法
作者:孤君道      更新:2019-10-16 03:48      字数:2486

“京察大计因党争之故有失偏颇,官因党而起落,而非贤良称职而起,也非才弱贪酷而落。今罢京察大计,各官执行考成法,称职者起,渎职者去。凡正四品以下,皆受内阁升迁罢黜,贪酷之官交付法司。”

“为免各司长官博宽大私名而坏国事,今后每岁考成,官分八等。一等擢升二级,二等擢升;三等平迁,四等留职;五等罚俸,六等降用;七等裁退,八等交付有司论罪。”

“官分南北两榜,交替考成,一榜一岁。今岁考成北榜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陕西、山西。另以南直隶、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为南榜,明岁岁末考成南榜。”

“凡今后举人入仕,授从八品,在北直隶各府、县观政半年;初仕举人,亦在考成之列,专设京榜。”

“凡县各科长吏皆授官从九品;州各科长吏皆授官正九品;府各科长吏皆授官从八品。”

“内阁以七人为定数,兼理六部,每年从六部增一人,退一人,退者擢入天司授从三品、正三品天官。”

未有几日,内阁收到吕维发来的符诏,彻底授予内阁人事考核、升降大权。

按新律例,内阁只是有考成官员的升降提议权,执行与否在吏部……可执掌部事的吏部尚书也入阁的话,岂不是内阁就能控制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升迁?

不,所有命官任命升调,还得经过皇帝朱批,法理上最终的人事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只是皇帝任命的内阁,内阁拟定的人事变动,一般情况下皇帝会拒绝通过?

所以,二百多年来,文官最渴望的人事权终于重合起来,并有了严酷的清理指标。

正四品以下的官员,按照品级来升官、裁汰,杜绝出现六品以上升官,六品以下背锅、裁退凑指标的事情。

每个品级内,百分之五超擢,百分之十五擢升,百分之十平迁,百分二十留职,百分十五罚俸,百分十五降用,百分之十裁退,百分之十下狱。

两次考成平迁升一级,三次留职升一级。

一众内阁面面相觑,算下来是每榜五分之一的淘汰,平均每年十分之一的淘汰率。

平均下来,进士官员每年平均补充一百二十人左右,要裁汰的官员数据大概在一千二百人左右。天下举人也才两万左右……这岂不是意味着每年要补充千人左右的举人来做官?

连考几次失败的举人,有的会放弃考进士,以举人身份做官;有的也会被吏部约谈,授予官职。

隐隐之间,这么大的淘汰率,又是在同品级内按比例升降,岂不意味着进士官员会被举人官员超越?

举人数量摆在那里,一级级的淘汰,五六品这个中坚层次里,很可能在十几年内被举人攻占,更高层次,也会在二三十年内被举人占据。

国初、中期都是这样的,进士官员先在国初淘汰了监生出身的官员,中期压制了举人出身的官员,这才形成了六部五寺皆进士堂官的一幕。

这还不算,初授举人从八品在京府县观政,专设京榜考成,半年一批,每批百分之五超擢两级实授从七品,升一级也是正八品,这批举人官员入仕起步只比进士低一级、两级,劣势不大。

运气好,一个真抓实干的年轻举人,五六年的时间就能追平这两级差距;可能其他举人依旧在蒙头考进士,更可能考中进士授官后,反而追不上早早入仕的举人。

举人入仕不存在障碍,毕竟进士平均每年才一百出头,真的是需要大量的举人填补五品以下的空缺位置。

可……内阁们没话说,吕维把诏令都甩过来了,他们除了接着之外,再没其他办法。

内阁的权限全方位提升,他们有什么好反对的,倒霉的是今后的进士,那批进士现在还是举人,未来的他们有什么资格反对现在的自己?

另一项给府县科房的长吏提升官身,内阁们已经麻木,这意味着各县根深蒂固的吏员家族将获得上升的机会。

授予官身,就在内阁南北两榜考成范围内,那么自然也有超擢、擢升的指标……一批来自底层,实际接触最基础的官员就会出现,并形成一股独立在进士、举人之外的干吏派。

吏员授予官身,在律例里也是有脉络可循的,这条升迁路径在国初时就打开了,后来被人为堵塞,现在再被暴力开启……内阁也没话说。

反正他们是最大的受益人,基层干吏是第二受益人,举人是第三受益人……地方上的知县、知府,谁敢反对?

谁敢反对,上有督抚、巡按御史、道员、省三司压制,下有吏员反对,被挤在中间的知县、知府,反而是最没力量的。

真正敢反对的中枢的,前前后后也就地方督抚有点钱有点兵,可大部分都已在先后撤换中,仅有的一个西南五省总督朱燮元也被西南平叛战争中立功崛起的陆梦龙、傅宗龙卡住钱粮,他能做什么?

朱燮元熟悉的西南平叛官军将领,傅宗龙、陆梦龙也认识这些官军将领,没钱粮的朱燮元能拉走这批官军?

难道伙同奢安叛军,联合云南沐家,起兵清君侧?

叶向高细细推算,不由做笑:“若有干练吏员,两年一迁,三十年可为尚书矣!”

顾秉谦抚须称赞:“选拔干练之臣,道主此举,引入涓涓活水,流水不腐也。妙极,妙极呀!”

更妙的是内阁的待遇也确立下来,每年进一个退一个,意味着大家都有机会当首辅过过瘾……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他们的待遇,退出去授从三品或正三品天官,长生有望,还能造福妻儿。

最妙的是只要自己始终活着,那影响力就在,子孙仕途必然顺畅。

等魔龙伏诛,道主带着八百地仙飞升时,子孙早已位列公卿,不管那时候国政怎么变,都不会饿到自家子孙。

就这样,内阁贯彻最新的律例,开始对北榜范围内的新旧官员进行考成。

考成法原本就是给内阁增权的,用来给京察、大计两项选拔官员的政策打补丁的。

可各种各样的原因里,考成法名存实亡,内阁、文官始终认为自己在给皇帝打工,而没意识到,他们很早以前,从于谦打赢北京防御战时,他们就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考成法,就是内阁手里的鞭子,按着考成法规定来积极办事的官员,升赏;抵触考成法,不好好干事的官员,惩戒。

就这么简单,只是一个补丁。

吕维重申考成法时,却把中级的举人,最底层的吏员也纳入进来,以严格淘汰规定保证了官员的活力。

内阁手里的鞭子,其实也能保证官员有做事的动力、活力。

凡事有利有弊,考成法增固内阁权位,化虚相为实相,侵害的自然是皇帝、司礼监的根本权益。

皇帝在哪里?司礼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