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话:杨广 2
作者:雲中龍      更新:2020-02-05 20:41      字数:4147

林邑地处今越南的中南部,该国有许多的奇珍宝物,炀帝委任刘方为贯州道行军总管,以李纲为司马负责侵略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国给收服了。

刘方率领水军主力到达了海口,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刘方率军进至阇黎江,林邑人据南岸设立了栏栅,意图阻止隋军渡江。刘方命令兵士高举旗帜,雄击金鼓前进。隋军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强大的阵势与军威完全把林邑人惊惧而溃逃。

刘方随即指挥大军渡过阇黎江,行至三十里,林邑人乘坐着大象,从四面八方围聚过来,想要与隋军展开决战,大象威震住隋军。刘方急忙命令士兵们用强弩射击大象,大象被纷纷射中受伤而溃乱逃跑,林邑人的军阵被受伤的大象践踏冲乱。

刘方乘势指挥着精锐的部队发起了进攻,林邑军溃散,隋大军全线发起猛攻,大获全胜,抓着的俘虏数以万计。这次战役波澜壮阔场面宏大,隋军英勇善战表现出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

刘方率领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战无不胜。隋军进军到大缘江,林邑人又据险为栅,又被击破,并追过了马援铜柱以南。随后隋军又向南追击了八天,终于抵达林邑人的国都。

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率领隋军进入林邑的都城,缴获林邑人都是用金子铸成的庙主牌位十八枚,刘方命令人刻石碑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

隋军此次进攻过于深入南方,作战长达数个月之久,从冬季打到夏季。班师回朝途中正处于炎热的夏季,隋军士兵不适应南方闷热潮湿的气候,再加上长途跋涉,士兵们很多染上了疾病,有的士卒脚都肿了,死去的人有十之四、五。刘方将军也染上了重病不幸死在回军途中,炀帝知道消息后非常痛心为之惋惜,下诏褒奖赞美刘方将军。

刘方将军此次对林邑的征伐是历史上中国军队在最南方的征伐,不仅挫败雄壮的大象军阵的攻击,而且攻下了异国的首都,这是中国历史少有的侵略行为。震服了南海百蛮,从此对隋朝贡不断,这是中国的辉煌,为中国争光。

因为契丹人侵扰营州,隋炀帝诏令韦云起率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二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的指挥讨伐契丹,韦云起把两万突厥骑兵分为二十营,分四路一同进击。每营相距一里,不得交杂,听闻鼓声而前进,听闻角声而停止。韦云起命令没有公事派遣不得驰马,行军途中有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将他的首级悬吊示众,从此突厥的将帅拜见韦云起,皆以膝前行,不敢抬头看他。

契丹本来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与高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

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战果辉煌,尽获男女四万人,女人与畜产一半赐给突厥,其余贡献给隋朝廷,男人全部杀掉,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胜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招集百官高兴的说:“云起用突厥兵平服了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朕今日亲自推举他。”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堪称是有勇有谋,这样的将领与事迹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炀帝杨广只派一人,就取得俘获敌人四万人的辉煌战果,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把中国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极至。

流求是今天的台湾,隋炀帝杨广曾经命令朱宽出海求访异俗,到达了流求,因为言语的不相通,朱宽抓住了一人,取回他的布甲而归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棱与张镇周发东阳兵一万多人自义安泛海攻击流求国。

隋军大海航行一个多月后才抵达流求国,流求人开始见到隋朝的船舰,以为是商旅,和他们做贸易的。陈棱率领大军顺利登岸,陈棱曾经从南海诸国招募士兵,其中有昆仑人能懂流求语,于是陈棱派他去招抚。

流求不从,拒逆官军,陈棱命令张镇周为先锋进攻流求人,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棱率主力进军至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棱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

于是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到流求的国都,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流求国的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的军栅,拔掉它。隋军斩杀了流求国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他的儿子岛槌,并摧毁流求的宫室。

陈棱把流求人带回隋朝,隋炀帝大喜,把流求俘虏赏赐给百官,加赏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裴世矩共同前往。薛世雄是大隋的名将,凡他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炀帝的喜爱。

薛世雄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集兵进攻伊吾国,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关之后,启民可汗因故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的沙漠直捣伊吾国,此时正直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

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有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经穿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薛世雄命令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正议大夫,并赐物二千段。

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吐谷浑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的阶段,它的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骨干的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的故地。

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曲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炀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隋炀帝再次的运用以胡制胡的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向东逃走,逃入西平的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

炀帝派遣安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宇文述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临羌城,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胆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了三千多个首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人,俘虏男女四千人回师。

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的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一千多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

炀帝命令刘权继续率军进攻占吐谷浑,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并在赤水大破吐谷浑,击溃吐谷浑军的主力,伏允率众保护袁川。炀帝分别命令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以四面包围敌军。

吐谷浑可汗伏允仅仅率领数十骑潜藏于泥岭之中逃走,吐谷浑仙头王率领男女十多万人来归降,其中六畜有三十多万头。吐谷浑的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命令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

此时大隋在炀帝的统治下达到了极盛,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的征服占领了吐谷浑,彻底的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

隋末隋炀帝统治期间,劳役不停息,天下死于劳役的人众多,导致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朝也随之很快灭亡。但是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隋朝的大一统王朝,如汉、唐、宋等,在王朝末期也经历了隋末的残酷腐朽统治,但是大都能够苟延残喘个很长的时间。隋朝一度海内一统,繁荣昌盛,却很快的灭亡,原因何在?

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能量很强。关中豪强的数量、质量很高,势力强大,在受到朝廷的压迫后,反心尤盛。所以在统治集团变乱时期,这些豪强,借机起事,纷纷而起。

再看江淮到岭南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南朝的统治地区,有众多支持南朝的豪强地主,隋朝建立之后,它们大都成为隋朝的异己力量。所以后来在南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叛乱。

隋文帝虽然平定了这次大暴动,但是采取的是镇压和妥协结合的方式,很多叛乱头领后来成为了州郡的刺史、县令,所以这股强大的势力并没有被根除,一旦天下有变,这些潜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

还有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山东一带地主起兵的数量也很多。中原矛盾素来复杂,隋出征吐谷浑后,国家的马驴死者十有八九,后来出征高丽,隋炀帝诏征马匹十多万匹,主要出自于中原,中原富人因此破产者十家有九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权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

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三股势力,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梁师都、刘武周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强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割据叛乱为土崩,农民起义为瓦解,隋政权不仅失去了天下民心,而且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主阶级的支持,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政权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它的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政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灭亡的原因简而言之,暴政,劳役太重,滥用民力,人民长治后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