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话:大清摄政王 1
作者:雲中龍      更新:2020-02-05 21:05      字数:4144

今天在睿王府举行的是一次高层次重要密议,除了多尔衮本人之外,只有郑亲王济尔哈朗、范文程和洪承畴,他们讨论的最重要问题是要判断李自成的实际兵力。

从北京来的探报是说李自成率领五十万大军从韩城渡河入晋,尚有百万大军在后。如果李自成确实有这么多的人马北上,清国满、蒙、汉全部人马不会超过二十万兵,就决不能贸然南下,以免败于人数众多而士气方盛的流贼手中。考虑着李自成兵力的强大,多尔衮不能不心中踌躇。

在多尔衮亲自主持的前两次密议中,洪承畴的看法都是与众不同,使多尔衮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洪承畴认为李自成入晋东犯的全部人马绝不会有五十万人,他认为自古兵不厌诈,兵强可以示弱,藉以欺骗和麻痹敌人,孙膑对庞涓进行的马陵道之战是以多示寡的用兵范例。至于曹操的赤壁之战,荷坚的淝水之战,则是以弱示强,大大夸大了自己人马的数量。

洪承畴用十分自信的口气说:“以臣愚见,李贼自称有五十万人马渡河入晋,东犯幽燕,也是虚夸之词,实际兵力决无此数。兵将人数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不会更多。姑且以三十万计,到北京城下能够作战的兵力将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多尔衮问道:“你为何估计得这样少?”

范文程插言说:“洪大人,我估计李自成来到北京的人马大概在三十万以上。”

郑亲王接着说:“我们的八旗兵还没有同流贼交过手,千万不能轻敌,宁可将敌人的兵力估计强一点,不可失之大意。”

洪承畴思索片刻,含笑说道:“两位辅政王爷和范学士从用兵方面慎重考虑,愿意将东犯的流贼兵力看得强大一些,以便事先调集更多人马,一战全歼流贼,这自然不错。但是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古今不变之理。臣在南朝,与流贼作战多年,对贼中实情,略有所知,贼惯用虚声恫吓,且利用朝廷与各省官军弱点,才能迅速壮大,不断胜利而有今日。”

“近几年贼势最盛,号称有百万之众,然而以臣看来,最盛时不超过五十万人。郧阳、均州均为王光恩兄弟所据,为襄阳肘腋之患,李自成竟不能攻破郧、均。汝南府多么重要,李自成竟无重兵驻守,任地方绅士与土匪窃据。所以臣说李自成虽有大约五十万人,还得分兵驻守各处,有许多重要之处竟无力驻守。”

“这样看来,流贼渡河入晋,东犯幽燕的兵员实数绝不会超过三十万人。何况此次流贼东犯,与往日行军大不相同,李自成本是流贼,长于流动。如今在西安建立伪号,又渡河东犯,妄图在北京正位称帝,所以他必将文武百官等许多重要的人物带在身边,每一官僚必有一群奴仆相从,还得有兵马保护。”

“试想这三十万众,数千里远征,谈何容易?单说粮秣辎重的运送,也得一两万人。如此看来,李贼如以三十万众渡河东来,沿途留兵驻守,到北京城下时不会有二十万人。”

范文程认为洪承畴说出的这个见解有道理,但仍然不敢完全相信,怕犯了轻敌的错误。

他望望睿亲王脸上疑惑不定的神色,随即向洪承畴问道:“洪大人熟于南朝情况,果然见解不凡。但是文程尚不解的是,你说李贼的兵力不多,多依恃虚声恫吓,但是他近三年驰骋中原,所向无敌,席卷湖广,长驱入陕,轻易占领西安,横扫西北各地,使明朝穷于应付,已临亡国的危局,这情况你如何解释?”

济尔哈朗先向范文程笑着点头,然后向洪承畴逼问一句:“对,近三年来李自成所向无敌,难道这都是假的?”

多尔衮不等洪承畴说话,已经想到洪承畴要如何回答,在铁火盆的边上磕去烟灰,哈哈大笑:“有趣,有趣,现在不必谈了。我已经命令王府厨房预备了午膳,走吧,我们去午膳桌上,边吃边谈。”

刚从火盆边站起来,多尔衮又说:“还有一件事,我也要同你们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当然是越快越好,要在李自成尚在半路上就应该见到他,得到他的回书才好。”

“王爷有何妙棋?”范文程站着问道。

多尔衮胸有成竹地含笑回答:“我想派人带着我大清国的一封书子,在山西境内的路上迎见李自成,一则探听他对我大清国是敌是友,二则亲去看看流贼的实力如何,你们觉得此计如何?”

范文程平日细心,接着问道:“用何人名义给流贼头目写信?用辅政王你的名义吗?”

多尔衮颇有深意地一笑,随即轻轻地将右手一挥:“走,边用膳边商量大事。”

睿王府正殿的建筑规模不大,虽然也是明三暗五,五脊六兽,五层台阶,但如果放在关内,不过像富家地主的厅堂。午膳的红漆描金八仙桌摆在正殿的东暖阁,房间中温暖如春,陈设简单。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坐在八仙桌北边的铺有红毡的两把太师椅上,面向正南,多尔衮在左,济尔哈朗在右。

八仙桌的左边是洪承畴的座位,右边是范文程的座位,这是睿亲王指定的位置,不允许洪承畴谦让。范文程知道睿亲王在进兵灭亡明朝的大事上要重用洪承畴,对洪承畴拱拱手,欣然在八仙桌右边坐下。

济尔哈朗对多尔衮指示洪承畴坐在左边,虽不说话,但心中暗觉奇怪。他认为范文程在太祖艰难创业时就来投效,忠心不贰,到了太宗朝,更是倚为心腹,大小事由范章京一言而决,他根本不理解睿亲王的用心。虽然洪承畴与范文程同样是内院学士,但是在多尔衮眼中,洪承畴不仅是朝中大臣,而且在今后不久进兵中原的时候更要依靠洪承畴出谋献策。

另一方面,洪承畴在投降前是明朝的蓟辽总督,挂兵部尚书衔,二品大员,这一点优于在满洲土生土长的范文程。多尔衮既然要锐意进取中原,不能不尊重汉族的这一习惯,然而他没有将这种思想同济尔哈朗谈过,也不曾和范文程谈过。倒是范文程心中明白,也知道洪承畴曾经决意不做引着清兵夺取崇祯皇帝江山的千古罪人。

此时范文程在心中含笑想道:“你洪九老已入睿王爷的彀中,很快就会引着八旗大军前去攻破北京,想不做大清兵的带路人,不可得矣。”

因为有睿王府的两个包衣在暖阁中伺候午膳,所以多尔衮根本不提军事问题,也不谈清国朝政。郑亲王和范文程等都明白睿王府的规矩,所以都不提军情消息,不过他们都急于想知道李自成的实际兵力,好决定大清兵的南下方略。洪承畴虽然已经投降满洲两年,但是南朝毕竟是他的父母之邦,崇祯是他的故君,所以他也忘不下山西军情,神色忧郁地低头不语。

自从济尔哈朗退后一步,拥护多尔衮主持朝政以来,多尔衮就吩咐在西偏院中腾出来五间房屋,警卫严密,由内三院的学士们加上满汉笔帖士数人,日夜轮流值班,以免误了公事。多尔衮在王位上坐下以后,忽然想到给李自成下书子的事颇为紧急,立即命令一包衣去西偏院叫一位值班的内秘书院学士前来。

满族包衣答了声:“喳!”转身退出。

多尔衮向右边的郑亲王拿起筷子略微示意,于是两位辅政王与两位内院学士开始用膳。过了片刻,在西偏院值班的内秘书院学士来到面前,向两位辅政屈膝请安。多尔衮将向李自成下书子的事告诉了他,命令他在午膳后赶快起个稿子送来,并把要写的内容也告诉了他。

值班的学士问道:“请问王爷,听说李自成已经在西安僭了伪号,国号大顺,年号永昌,这封书子是写给李自成吗?”

“当然要给他,不写给他要写给谁?”

“用什么人的名义写这封信?就用两位辅政王爷的名义吗?”

郑亲王刚从暖锅中挟起来一大块白肉,还没有挟稳,听了这句话,筷子一动,那一块肥厚的白肉落进了暖锅。他害怕日后万一朝局有变,有谁追究他伙同多尔衮与流贼暗通声气,而足智多谋的多尔衮将罪责推到他一人身上。他暂停再动筷子,眼睛转向左边,望了多尔衮一眼,在心中称赞恭候桌边的值班学士:“问得好,是要请示清楚。”

多尔衮对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胸有成竹,此时不假思索,满可以随口回答,但是他故意向范文程问道:“从前太宗爷主持朝政,有事就问范章京,听范章京一言而定。范学士,你说我大清国应该由谁具名为妥?”

范文程回答说:“此事在我国并无先例,恐怕只得用两位辅政王爷的名义了。”

多尔衮摇摇头,向济尔哈朗问道:“郑亲王,你有什么主张?”

济尔哈朗说:“我朝已有定制,虽然设有两位辅政,但朝政以睿亲王为主,睿亲王虽无摄政之名,却有摄政之实。这一封给李自成的书信十分的重要,当然应该用我朝辅政睿亲王的名义发出,收信的是大顺国王。”

多尔衮面带微笑,在肚里骂道:“狡猾,愚蠢而奸诈。”

随即他不动声色,向肃立恭候的值班学士说道:“李自成已经占有数省土地,在西安建立伪号,非一般土贼、流寇可比。为着使他对这封书信重视,对前去下书的使者以礼相待,以便查看李自成的实际兵力如何,也弄清楚他对我国有何看法,这封书信必须堂堂正正,用我国皇帝的名义致书于他。不可用我国辅政亲王的名义,这是我大清国皇帝致书于大顺国王。”

由于辅政睿亲王的面谕十分明确,口气也很果决,这位值班学士没有再问,赶快退出去了。

多尔衮等人继续用膳,睿亲王府的午膳只有一个较大的什锦火锅,另有四盘荤素菜肴。在午膳的时候,大家都不再谈国事,东暖阁中肃静无声,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边吃一边心中嘀咕:“以大清国皇帝名义致书李自成这样的大事,多尔衮事前竟然没有商量,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洪承畴对睿亲王竟然用大清国皇帝的名义给流贼头目李自成致送国书,合谋灭亡明朝,心中实不赞成,他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只好低头用膳。在这件事情上,他更加看出来多尔衮正在步步向独专朝政的道路上走去,利用顺治的幼小,正如古语所云:“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更加明白多尔衮与皇太极的性格大不相同,今后倘若不谨慎触怒了多尔衮,必将有杀身之祸。

很快地用完午膳,大家随着睿亲王回到西暖阁,漱过了口,重新围着火盆坐下,王府的奴仆们悄悄地退了出去。

多尔衮点着烟袋,吸了两三口,向洪承畴问道:“洪学士,常听说李自成有百万之众,所向无敌,使明朝无力应付,才有今日亡国之危,你为什么说李自成的人马并不很多?是不是有点轻敌?”

看见洪承畴要站起来,多尔衮用手势阻止:“在一起议论贼情,可以坐下说话,你是不是因为原是明朝大臣,与流贼有不共戴天之仇,惯于轻视流贼,所以不愿说他的兵马强盛?”

“不然,臣今日为辅政王筹谋,为大清国筹谋,为求竭智尽忠,以利辅政王的千秋功业。今日李自成是明朝的死敌,人人清楚,然而一旦李自成破了北京,明朝亡了,他就是我大清国的劲敌。臣估计,李自成到达北京城下,大概在三月中旬。”

多尔衮感到吃惊:“只有两个月左右?难道沿途没有拦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