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话:宫女投水
作者:雲中龍      更新:2020-02-05 21:05      字数:4407

从干清门奔往西华门,一般应该先向西走,到内右门折而往南,穿过后右门,再穿过中右门,最后穿过宣治门,还得折向东南,在皇极门和午门之间走过金水河桥,才能往西去奔出归极门,绕过武英门前到西华门。

倘若走这条路,要三次登上高台,走下高台。宫女们虽然不十分讲究缠小脚,但毕竟还是缠了脚,要她们踉跄地奔这条路去西华门外,必然没走到西华门便脚疼了、腿软了、跑不动了,未到护城河,要尽节的一股刚烈之气先完了。另外倘若宫女们奔到皇极门前院中恰遇上贼兵进入午门,岂不是自投虎口?

所以魏清慧带着大家从内右门前边向西,走出隆宗门,然后一直往南,再由武英殿红围墙与崇楼之间过一座金水桥,绕过武英门南边的金水河,就可以奔出西华门了。走这条路,既可以免除三次上下高台,纵然敌兵从午门进宫,也不会迎面相遇。魏清慧在后宫如沸、群情慌乱之中,为大家选择了这条路线,足见她不愧是崇祯皇帝身边的管家婆,在几千宫女中威望最高。

明代宫中的制度很严,不像唐、宋的宫女能够随驾上朝。她们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内宫,从来不到外朝。三大殿、文华殿和武英殿,都在外朝范围。几天来,魏清慧既思忖她将随着皇帝投火自焚,也常常思忖她会率领宫女们奔出西华门投水自尽。

虽然她深居后宫,从没有到过干清宫以南的不许宫女前去的广大禁区,但是由于她随时留意,知道三大殿和皇极门都建筑在离地面有一丈多高的台基上。她很清楚,皇上从干清宫院中乘步辇去武英殿召见臣子,不走三大殿右边建筑在高台基上的侧门,而是出干清门向右转,过隆宗门直向南走,她也知道离武英殿不远就是西华门,出西华门就是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三天来她不断考虑可能要率领一群宫女姐妹们投护城河自尽的问题,所以她已经把这条奔往西华门的路径考虑好了。

开始从干清门出发的时候,魏清慧紧紧地拉着吴婉容和费珍娥的手,但是因为同行的人多,情况很乱,魏清慧不得不时时停下来,招呼大家,以免有人掉队,有人走错了路。吴婉容因为是坤宁宫的宫女头儿,同承干宫、翊坤宫、太子的钟粹宫和公主的寿宁宫等几个宫院的宫女们的关系特别密切,不能不时时停下来照顾这些姐妹。走出隆宗门一箭之地,刚出宝宁门不远,魏清慧就和吴婉容、费珍娥不再是手携手了。

当她放开费宫人的手时,特别深情地叮咛一句:“珍娥,我们都是受皇爷殊恩的人,投护城河的时候妳跟我一道,在黄泉路上我们还手拉着手。”

所谓的受皇爷殊恩这句话,在宫女中没有人明白,吴婉容只是略有所知。费珍娥的心头一震,但是没有做声。她跟在魏宫人的背后继续向前走,走到中途,忽然在心中恨恨地说道:“我深受皇恩,无以报答,这样白白地投河自尽,我死不甘心。”

随后她的脚步开始放慢了,有许多认识的宫女越过了她,她继续随着大家向前走,但是她的心中更加的迟疑,脚步更加慢了。转眼间她同魏清慧之间的距离拉开了,同吴婉容的距离也拉开了。

当大群宫女从武英门前金水河南边慌慌乱乱地奔过时,天色已经亮了。有十几个太监从归极门出来,一边向西华门逃跑一边向宫女们说:“妳们快逃,贼兵已经进午门了!”

宫女们听了这消息,有许多人顿时腿发软了,有的人抓住松树走不动了。魏清慧又是呼唤,又是催促,带着大家往西华门继续跑。

守西华门的太监们已经逃光,从午门内逃来的十几个太监也冲出西华门,过石桥向西跑了。魏清慧和吴婉容都到了西华门外,站在那里等待大家。两三百宫女都来到了,但是没有看见费珍娥跑出西华门。略等片刻,魏清慧跑回西华门内,望着空荡荡的院落连叫三声,没人答应。

她听见午门内的大院有许多人声,但不知道费珍娥误走到何处。她爱费珍娥,关心费珍娥,深怕费珍娥落入贼手。听不见费珍娥的回答,心中一急,几乎要洴出热泪。又向前走了几步,她对着南熏殿的小院落大叫了两声:“珍娥!珍娥!”仍然没有一点响应。

吴婉客突然跑来,拉住魏清慧,急急说道:“清慧,不要再叫啦,再耽搁就误了大事!”

魏清慧一狠心,跟着吴婉容回头重新跑出西华门。她一边跑一边滚出了伤心和怨恨的眼泪,忍不住对吴婉容说道:“真没想到,费珍娥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不念皇恩,甘愿失节于流贼之手!”

当魏清慧同吴婉容回到西华门外时候,那两三百宫女都在惊慌无计地等着她们,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已经不像从干清门出发时那样怀着慷慨尽节、誓死无悔的决心了。此时从归极门传来了带着陕西口音的人语声,好像是流贼向遇到的太监大声询问宫中道路。

魏清慧向吴婉容看了一眼,接着向宫女们高声叫道:“姐妹们,贼兵已到跟前,有志气的跟我来!”

她奔到河边,纵身跳入水中,吴婉容第二个跳进水中。紧跟着,大约有三十多个宫女跳入水中,多是干清宫和坤宁宫的人。但十之八九的宫女不肯投水,在惊慌中各自逃命。其中大部分跑过石桥,向南长街和北长街乱跑。有的宫女依稀记得京城的什么地方住有同乡或亲戚,逢人问路,居民们才知道紫禁城已经失陷,皇上在黎明前逃出宫了。另外一部分宫女无处可去,只好退回西华门内,循原路奔回自己宫中,听天由命。

魏清慧和吴婉容等死后不久,李过率领的负责清宫的将士占领了整个紫禁城,将紫禁城的四门都派兵把守了。武英殿和背后的仁智殿被预定为大顺皇帝临时驻跸的地方,特派了一队将士偕同太监们进行打扫,整理了各种陈设。宫女们的投水处与武英殿近在咫尺。赶在新皇帝的圣驾来到之前,派人将三十多具尸体打捞上来。到了下午,按照宫中的传统办法,将尸体送往宫人斜火化。

已经是谷雨节后,护城河岸上嫩绿新黄的柳丝如往年一样低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小鸟如往年春天一样鸣叫,无忧的燕子依然闪翅飞来,有的在柳枝间呢喃轻语。

四更以后,驻扎在钓鱼台的御营亲军和文武百官都起来了。黎明前饱餐一顿,收拾了行装,待命进城。李自成也提前用了早膳,坐在行宫正殿的暖阁中,等待关于内城情况的禀报。他由于兴奋,总在想着各种问题,忽而是重大问题,忽而是很小的问题。

正在这时,李双喜掀帘进来,跪下说道:“启奏父皇,各城门已经大开!”

李自成摹然站起来说道:“果真如军师所卜!汝侯已经知道了吗?”

“他已经下令,安民的三千骑兵开始分路入城。先从正阳门入城的是一千骑兵,他自己也要很快入城。”

“紫禁城内起火了吗?”

“紫禁城方面没有起火,只看见内城东南角有两处火光,人们说那火光在崇文门内。”

李自成坐下说:“啊,崇祯没有自焚?”随即又问:“你大哥率领的清宫人马出发了吗?”

“已经出发,我子直叔和副军师同他一起前去。”双喜抬头望一眼满脸春风的义父,又说道:“宋军师与牛丞相一会儿就来行宫,陪侍圣驾进城。”

李自成轻轻点头。他对养子双喜虽然很爱,但平日受到严父慈母的传统思想影响,对双喜的态度总是十分严肃。此刻他由于即将启驾进城,内心激动,一反常态,忽然对双喜笑着问道:“朱元璋因为生活没有办法,到皇觉寺里当小和尚。后来皇觉寺也穷得没有饭吃,他到郭子兴的手下当兵。这故事你知道吗?”

“儿臣听人们谈过朱洪武的小出身,知道他的出家故事。”

“双喜,朱元璋从当兵开始,出生入死,历尽千辛万苦,费了十五个年头,终于夺取天下,建立明朝。我自从起义至今,你说巧不巧?也恰是十五个年头。”

双喜赶快叩头说:“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此时志得意满,接着说道:“朱元璋身经百战,驱逐胡元,建立大明,功业远远超过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只可惜大明朝不到三百年,只有二百六十年就亡国了。我大顺朝决不会如此。”

双喜说:“大顺朝当然是万世一统。”

李自成笑着说:“自古没有不亡之国;周朝虽说有八百年,但是平王东迁之后,过了两代,周天子徒有虚名,十分可悲。我只愿大顺朝能够享国四百年就够了。”

李自成随即走出暖阁,来到正厅,南面端坐等待。牛金星、宋献策恭敬地走进来,正要跪下叩头,李自成挥手阻止:“要启驾吗?”

牛金星躬身说:“臣等正是来请皇上启驾。”

这时行宫大门外三声炮响,接着一阵鼓声。李自成由牛金星和宋献策在左右陪侍,还有一群亲将扈从,走出行宫。在向外走时,他向走在右边稍后的宋献策问道:“李过进去清宫,可找到崇祯的尸体吗?”

宋献策低声回答:“李过已经有两次飞马来报,周皇后已经自尽,崇祯不知道下落。”

“难道在夜间逃走了吗?”

“正在紫禁城各处寻找,吴汝义也派人在皇城内各处寻找。臣担心他昨夜从宫中逃出,藏在民间,等待机会逃出城去。此事关系重大,今日非找到他的下落不可。”

李自成心中一沉,对牛金星、宋献策用严厉的口气嘱咐:“如若他藏在民间,务必广贴布告:凡敢隐藏崇祯者全家斩首;如有献出崇祯的,可得万金之赏,还赏给高官厚禄!”

牛金星和宋献策同声回奏:“遵旨!”

李自成以大顺皇帝身份,沿路警跸,自城外缓辔徐行,望着洞开的阜成门、西直门,并不进城,而是继续往北走,然后转过西北城角向东,到了德胜门外。守城门的大顺军将士跪在大道两旁迎接。从瓮城门外的大街开始,到进城后的沿途大街,已经由军民们匆匆地打扫干净,街两旁的香案也摆出来了。

看见李自成的黄伞来到眼前,刘宗敏赶快在马上抱拳躬身,声若洪钟地说道:“臣刘宗敏,率领文武百官,恭迎圣驾!”

李自成轻声说:“卿率领文武百官随驾进宫!”

刘宗敏又声音洪亮地说:“遵旨!”随即刘宗敏勒马到了街心,走在黄伞前边,随着圣驾前进。

迎接圣驾的两行文臣武将之后,接着是三百多名跪在地上迎驾的人。他们早已下马,一望见黄伞就赶快跪下,俯伏地上。李自成看见这一群跪在地上迎驾的人都是蟒袍玉带、冠服整齐,但同明朝的文官冠服似乎略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这些人的下巴和嘴唇上都是光光的,没有胡须。

他正要向左右询问,忽见杜勋从地上抬起头来,声音琅琅地说道:“奴婢臣杜勋启奏圣上,前朝司礼监内臣王德化恭率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大小掌事内臣,东厂提督臣曹化淳恭率东厂各级掌事内臣,另外有在大同、宣府、居庸关各地降顺的监军内臣,共三百一十二员,前来跪迎圣驾。”

李自成一听说都是明朝内臣,驻马问道:“谁是王德化?”

王德化抬起头来,惶恐地说:“臣是王德化。”

李自成又问:“你是明朝内臣之首,是崇祯的一个心腹。如今崇祯下落不明,你知道他逃在何处?”

“昨夜臣在阜成门,不在宫中。只听说宫中很乱,但不知崇祯皇爷逃往何处。”

“崇祯逃出宫去,必有内臣相随。你知道是哪个内臣跟随在他的身边?”

王德化回答:“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共有七人,有一人体弱多病,长期请假在家。六名秉笔大监有五人今日随臣来跪迎圣驾,只有一个王承恩近日常在崇祯皇爷身边,颇受宠信,今日未来迎接圣驾,听说天明前他跟随崇祯皇爷逃出宫了。”

李自成不再询问,说道:“启驾!新降顺的内臣们,有职掌的随在后边,无职掌的都回家去,听候发落!”

传宣宫接着高声传呼:“启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