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用一颗人头来换
作者:黑山老匪      更新:2020-02-29 02:10      字数:2234

感谢【真的好喜欢你】588打赏!

……

十八层地狱更深处。

地狱未空不成佛!

大愿地藏菩萨,居于地狱十八层之下,陪伴他的只有奇兽谛听。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四大菩萨中,最苦莫过于大愿地藏菩萨,他的洞府在九华山,他也早就可以成佛,可是,为了一个“地狱未空”的大愿,他住到了地狱最深处,每日忍受地狱烈火,地狱酷寒,各种阳间没有的极端折磨。

正是这般难以想象的强大意志,大愿地藏菩萨深受许多前辈高人发自肺腑的尊敬。

哇!

简陋的石室内,地藏菩萨猛地鲜血喷出,双眼一阵模糊。

“地藏,你的伤不轻。”

通灵奇兽谛听伏在地上,神情凝重地说道,它的样子十分奇异,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双眼也如狗,有忠诚之气。

谛听灵性极强,格外聪慧,甚至比一般强大的修行者还要敏锐,判断果敢。

很多人都以为谛听是地藏菩萨的灵兽,实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朋友关系,平起平坐,互相照顾,生死进退。

听到谛听关切的声音,地藏菩萨轻轻摆了摆手,道:“只是伤到了些许气血,吐出来就好了……冥河老祖呢?”

谛听伏地听了一会儿,道:“冥河老祖已经回到梵帝山,唐太宗被他抓去,关到了血牢中,不出三五日的功夫,就会被堕落为血鬼。”

闻言,地藏菩萨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格外难看。

这时候,谛听忽然抬起头,看向门外,轻声道:“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来了。”

地藏菩萨点点头,挥手抹去地上的血迹,整理衣冠,迎接南海观音。

“师兄!”观音菩萨走进门,笑着开口,忽然,她的脸色一变,“你受伤了!”

地藏菩萨微笑道:“轻伤而已,不打紧。”

观音菩萨愤怒道:“岂有此理,冥河老祖实在猖狂之极。”

地藏菩萨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冥河老祖十分强大,强过了我,我本想拦下冥河老祖,却被他从正面伤到了。”

观音菩萨赫然。

停顿了半响,观音菩萨猛地想起一事,惊道:“难道那个传闻是真地?”

“只怕是真地了。”

地藏菩萨缓缓点头,“女蜗娘娘死后遗失的本命法宝山河社稷图,必是落到了冥河老祖手里,这些年他一直隐忍不发,就是在炼化山河社稷图,此番突然发难,说明他已然能催动山河社稷图,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观音菩萨表情格外凝重。

木吒骇然,听说山河社稷图蕴藏本源之秘,谁能参破其中的秘密,便可将体内元气转化为本源之气,踏入太虚境。

通玄之上为太虚,距离祖境也就只差一步而已。

手握山河社稷图的冥河老祖,只怕已是太虚高手,人宝合一的话,甚至无限逼近祖境。

实力深不可测!

木吒错愕道:“那岂不是说,除非如来佛祖亲临,谁都奈何不了冥河老祖了。”

地藏菩萨不置可否,淡漠地道:“冥河老祖提了一个条件,要释放唐太宗,须得用一颗人头来换。”

“谁的人头?”

“杀害他徒弟金轮女王的元凶,宝国公!”

……

冤有头债有主。

观音菩萨听到宝国公三个字,恨得几乎把牙齿咬碎,又是他!怎么又是他!

为什么处处都有他的影子?

观音菩萨青筋毕露,恼怒道:“今日这一出,全是拜宝国公所赐。”

地藏菩萨长叹口气,发出无奈的感慨:“七衣女武神,真是养出一个好宝宝啊。”

观音菩萨纠结道:“我担心的是,现在发生的一切,全在宝国公的算计内。”

地藏菩萨挑眉道:“他想让我们去杀他?”

观音菩萨点点头:“别忘了,青衣和紫衣两位女武神,现在是什么样子,他对我们的恨意和成见,可是极深的。”

木吒怒道:“杀就杀,怕他不成。”

趴在地上很是安静的谛听呵呵笑了笑,“你杀得了他么?”

木吒:“我……我是不能,但是,师父和地藏师叔可以啊。”

“万万不可。”

地藏菩萨摆手道,神情严肃,“我佛传经东土,初衷是‘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好杀成性,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听到了没?我佛的旗号是劝人为善。若是我们肆意用强,杀人夺命,只会自己打脸,徒惹笑话,成为三界的笑柄。”

木吒受教,垂手道:“多谢师叔点化。”

想了想,却是赞同师父的话来,“那个宝国公真是可恶,他定是看出这一点,这才捏住了我们的七寸,让我们处处受难。”

“不要气馁,”观音菩萨轻声说道,嘴角翘了起来,“正因为这世间处处不自在,所以我才修自在。”

观音菩萨转向地藏菩萨,“师兄,我有一计,你看可行不可行。”

……

太宗皇帝已经驾崩两天了,诡异的是,朝廷至今没有发丧,天下尚不知太宗皇帝已然离世。

白虎殿前,秦叔宝,徐茂功,镇守大门,不让任何人进入,殿内,长孙皇后,魏征,日夜守护,陈玄奘金光灿烂,为皇上诵经护体。

除此之外,其他人全部只能在殿外。

文武百官跪在殿前,魂不守舍。

这算什么情况?

国不可一日无主。

太宗皇帝驾崩,该发丧就发丧,该传位就传位啊,怎么全无动静。

最焦急的莫过于诸位皇子,他们不知道太宗皇帝在弥留之际有没有留下昭书,但是他们下意识的相信,如此重大的事情,不是猝然离世的太宗皇帝肯定做了安排,所以一定有昭书存在。

问题是,昭书不在三相手中。

联想到当日的情形,昭书不在长孙皇后手中,就在与太宗皇帝相处时间最长的宝国公手中。

长孙皇后在大皇子死去后,形容憔悴,不问世事,于是一个让人心浮躁的传言出现了,昭书在宝国公手里。

一时间,所有的皇子和满朝文武全将目光投向巨阙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