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国史、人物
作者:玉圭天      更新:2020-07-25 03:08      字数:2396

这段时间陈清命手下阴兵开始往辖地外侦查,当然因为阴兵受辖地等一些制约,没有天庭的调兵令牌,是不能离开辖地太远的距离,否则轻则阴魂受损,修为下降,重则直接身死道消。

当然陈清不会让自己的手下做那等傻事,自己手里这点力量好不容易才有壮大的趋势,通过这段时间的不停歇“拉人头”,府衙阴兵已经扩充到将近五个队,其中新敕封的近十人就是在云岭辖地外发现的。

这就是陈清要派手下外巡的原因,不论新魂旧鬼,一律拉回土地庙,统一辨别,要是生前乃是良善之辈,死后也没做下恶事,自然就收归到土地府听差。

要是生前作奸犯科,或者死后为非作歹的,一律严惩,然后再送至地府。

这段时间所获生魂不止这几人,还有另外四五个却是生前作恶,死后还不知悔改,变本加厉,谋害过人命的。

土地府阴兵为了擒拿这几人还与他们动了手,结果肯定不言而喻,直接被阴兵们吊打,一盏茶功夫个个都变成了阶下囚。

听说许成光这几个队正还为了几个小鬼打起来,都想他让自己的小队上,事情传到王雄耳中后,气的统领大人直骂自己手下没出息,要是让自家神君知道还不得闹笑话。

结果是陈清听到这件事只是一笑,并没有出言训斥手下,反而觉得这能提起他们的争强之心,从而达到练就精兵的效果,土地府可不想养一群酒囊饭袋之物。

不过这位神君大人也不是心思简易之人,在这作恶的阴鬼之中,有一只乃是恶首,虽然其修为未达到赖玉珠那般,可也是快要成为厉鬼的人物,为了抓他手下还伤了一个阴兵,不过伤势无碍。

这般恶鬼,土地府的神君大人哪还会给他辩解的机会,直接命人将土地府的刑罚轮一遍,最后的结果就是就擒前还嚣张跋扈的厉鬼,不过半天就快要到魂飞魄散的地步了,连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土地府衙的阴兵都不寒而栗,但是陈清看了后却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却让殿下的阴兵们大为震惊,平常看来自家大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一副读书人的样子,但是对起作奸犯科之辈是真的不留情面。

自己这帮手下乃是虎营之师,军伍之人,有时候陈清不得多想,不能总是惯着,自己的手下,对自己应有畏惧。

有句古话说的陈清颇为赞同,那就是:“军伍之卒,不畏上官,军伍之师,不尊纪法,兵不敬将,将不尊兵,即皆为勇汉,不可言为虎贲”。

大意就是,军队之中,都要遵守法纪,兵丁要尊敬自己的上官,官佐要尊重自己的下属,不然即使个个都是勇猛之辈,也不能被称作虎贲之军。

土地府的阴兵生前多是凡间军士,军武之人多是豪气之辈,精兵悍卒,就是要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才能使他们约束自我。

事实证明陈清的手段还是很有效果的,奖惩结合,有功该赏,犯错就罚,手下们都心服口服,一心一意地为府衙出力。

“谋大事者,必先谋一域,先起家,后自立,徐徐图之,待时机成熟,

一域而谋多域,切不可一时性急。”

这段时间陈清一直在思量这句话,此句话是出自开国名将李铭大将,开国皇帝杨志评价李铭,“将帅之才,辅国之能,文安邦,武定国,大隋国建国封号李铭有一半的功劳”。

这句话在本朝可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李铭将军生前追随先帝与草莽,每每都是首战先锋,勇猛无敌,马上杀敌,马下献策,真的是文武极致之才。

但是李铭将军对待先帝也是忠心耿耿,三次救先帝于危难之时,每次都是危急之时,最危急一次是先帝被大梁数万精兵重重围困,身边不过区区六千人,战斗至最后时刻,身边只剩下三百来号残兵护卫了。

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尸首布满了整座破城,血水像雨水一样填满了低洼之地,杨志身上的鳞甲布满了血渍,除了满脸疲惫之色,剩下的就只是不敢展露出来的绝望之色,因为城外还有足足数万人围城。

大梁的军队不敢立刻攻城的原因一个是天黑,军兵多有夜盲症,盲目攻城只能徒增伤亡,另外就是想活捉杨志,当然此时的杨志还未称帝。

想慢慢耗死守城的杨志部众,因为他们已经是水尽粮绝了,只能就靠杀战马来饮血吃肉维持生存。

支撑他们战斗下去的就是李铭带领的另外一路精兵正在对抗大梁主力,只要消灭对方的主力,回过头来李铭率军救杨志他们,那胜利就真的是随之而来。

但是杨志他们这一路却是错误的估算了大梁军队的数量,本以为自己五万兵马对抗对方八万,是可以支撑到李铭到来的,谁知道情报错误,再加上对方隐不漏,对战时却有将近十五万人。

这是一场注定不可能胜利的对战,但是杨志也是有雄主之姿之人,凭借着地理条件,硬生生以一对三,抗了近半个月,一路边打边撤,只剩下六千余人后,被合围在了一座名叫“马鞍县”的小县城,战至最后,只剩下三百余人,但是大梁军队也损耗了八万多人,剩下的不足七万人,但是谁都知道,此战大梁胜,杨志叛军覆灭。

杨志此战为何死死咬住对方军队,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这边对战的大梁军队多了近一倍,那李铭率领的十五万军队由原来的对对方的二十万变成了十三万,人数上是占了优势的。

只要腾出手来,救援自己,那此战就是大隋朝的奠国之战了。当然,对方也是这么想的,此战就是两路军谁先击败对方一路,谁就稳赢。

天晓时分,大梁军队埋锅造饭,准备攻城,城墙上的杨志部众只能看着城外的大梁军队早食暗暗流口水,看着自己手里的生马肉,叹了一口气后嚼一口,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致。

最后大梁军队攻城,杨志的人只能护卫将主,大梁国最后也看明白了,生擒杨志是不可能的了,所以都用上了弓箭,千钧一发之际。

利箭直奔杨志面门而来,最后却在三尺外被另外一支箭击中,这只箭就是李铭射出的。

两军对垒,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但也给了杨志喘息的机会,“马鞍之战”为大隋朝的建立奠定了时间基础,此战,二十万大隋军卒最后只剩下十万不到,大梁近三十万军队最后只剩下十万不到,最后双方只能休养生息。

李铭大将率军冲杀,身中两箭,最后听说杨志被围,顾不得伤势,率众击败敌军后,连忙救援恩主,杨志危急时刻得救,李铭撑不住后就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