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 扶苏之书
作者:染血的羽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10

此时的秦王,没有在他的寝宫里面,这几天,他天天被刺客累的身心具备。虽然这些刺客根本就伤不到他,可是,成天被这些人骚扰,谁也会心烦。就像一只狮子,成天被几个野狗冲上来咬,狮子也会暴怒。

此时的秦王,在流岚宫里面,确切的说是在扶苏以前看书的地方。秦王很少来到这里,以前是因为政务和军务繁忙,很少来流岚宫,后来是因为扶苏训练怒焰玫瑰,连儿子都很少来这里了。此时,秦王来到这里,被眼前的摆设吓了一跳。

在不大的房间里,此时四周都摆放着书简,书简一摞一摞,一层一层,一堆一堆。竟然占去了房间里绝大部分的地方,而秦王从书简堆旁走过,随意的拿起几捆书简看了看,竟然发现,这几捆书简上都有儿子的注释。要知道,儿子在这里的时间并不长,而且那时候他还是那么的小,虽然,后来有了怒焰玫瑰,他也会来这里,但是毕竟来的时候已经很少了。可是,这一屋子的书简,很明显儿子已经看完。

望着这些书简,秦王都感觉到自己有些头大,可此时六岁的儿子不但将这些东西看完了,而且,随便拿一捆出来,上面都有儿子的注释。虽然儿子的笔法很有些潦草,甚至有些地方的字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随便拿起的每一捆竹简儿子曾经都认真的看过。

而秦王此时已经注意到,这些竹简包罗万象,几乎是王宫里可以找到的算术,农耕,律法,军史之类的书简这里都有。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各家的言论和处事之策这里也有。以前没有怎么注意过儿子读书,此时注意,已是让秦王惊异不已。

在拿到一份《吕氏春秋》的书简时,秦王叹息一声,不免让他想起以前的国相吕不韦。当年,国相召集天下各类各行人才,收编各类各科书目,汇编成一部洋洋洒洒的《吕氏春秋》,就是为了让秦王能够从中得到和启发一些东西。当年国相一份用心良苦,可是后来...想到这里,秦王将那份竹简放下。

他又拿出一副竹简,上面写着《秦律》,这是李斯主持编著的,是秦国的律法,在这份竹简上,秦王又看到了秦国大大小小各行各业应该遵循的法律依据。而在这幅竹简旁边放着的则是李斯的《谏逐客书》,秦王翻开,随意的看了一下。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秦王看到这里,深有感慨。其实,秦国求士,求的是天下之才,李斯所言,又何止这些良材本不是秦国之人。其实李斯,吕不韦,商鞅,郑国这些人,哪一个又是来自秦国,都是秦国通过招纳贤才,从六国之中得到的。六国之中,国士何止百千。只是六国之君不能以国士待之,这些人才自然不会以国士报之。

而秦王看到最后,看到了儿子有些散乱的字迹。

当年先祖秦穆公以五张羊皮从楚成王手中换得百里奚,点灯夜谈,连续三天,将秦**政具交到百里奚手中,百里奚官拜上大夫。秦国用人,从此可见一斑。先祖穆公识人之才,世所少见,而能以一国之军政交于百里奚一人之手,用人之量更是举世难寻。

秦王看到儿子的批注,也忍不住点头,先祖穆公,识人用人之能,恐怕正如儿子所说,举世难寻。

秦王放下那本竹简,又拿起另外一捆。

这捆竹简打开,里面写着三个字《商君书》,秦王仔细的将竹简铺展开来,从字里行间,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先祖孝公时期运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将秦国一举变成诸侯国之中国力最为强盛的国家的壮举。只是可惜,商君最后被车裂而死,实为国之憾事,想到商鞅,秦王不禁又想到吕不韦,随将那本书简放下。

秦王概叹良多,在儿子的小书房来了一下,却让他想起秦国几百年间很多的事情,历史上的星辰,曾经是那么的绚烂。秦国的百年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寻找贤良,为国效力的成长史。正是这些灿若星河一般的良相良将将本来在诸侯之中并不是很强大的秦国变的日益强大,百里奚,商鞅,白起,韩非,吕不韦,李斯,王翦,郑国,李冰...这些人里面无论拿出哪一个人都是在他们擅长领域中的举世之才,他们为秦效力,为秦国的发展鞠躬尽瘁。秦国的繁荣和盛隆离不开他们的贡献。

想到这里,秦王又想到前几日在咸阳宫里面的那场竞拍,本来他还想事后好好整顿一下那些咸阳城里的达官显贵,让吏治这一方面更加的清明。可是,此时秦王已经决定不再追究那些人了。水至清则无鱼,只要他们能为秦国统一天下,整顿山河做出自己的贡献,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秦国又何足在兮。

秦王向着房间里唯一的一张木几走去,这张木几非常的干净,显然这里一直有人打扫。但是木几上的东西都没有动,有两捆竹简,还有一张锦帛。秦王拿起一捆竹简打开。上面是儿子写下的东西,上面还有血迹,显然是儿子刻字的时候,将手划破,弄到上面的,秦王看到,想起儿子当年还是那么幼小,拿着刻刀在坚硬的竹简上刻字,不免有些心酸。拿着竹简,秦王仔细看着。

战国之中,从来都是重农轻商,对商业的抑制,往往对经济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困扰。商品的不流通和战乱对于商人行路中安全的威胁成了商业在各国之间进行的严重阻碍。即使在秦国,吕不韦一介商人,也做到了国相之位,但是,秦国对于商人的歧视依然存在。重农桑,轻商业。这已是战国各国的通病。假以时日,我当劝告父王,在秦国允许商人自由往来,降低各类的税务,使秦国南北的货物可以流通,货币可以往来...

秦王看到这里,已经将那捆竹简收起来,放在桌上。农桑是国之根本,商业,秦王不禁又想到了吕国相,当年,吕国相也曾上书降低各地对商人的税收,使商人可以在秦国国境之内自由往来,不受限制。没想到儿子三岁时刻写下的这些东西,竟和当年吕国相的一些见解处处吻合。

秦王又打开另一捆竹简,只是打开这捆竹简,秦王已经看不到刻字,显然,这上面的字是用毛笔写的,也就是说是蒙恬去了北庭以后,扶苏写下的。

感谢先祖创下了如此璀璨的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底蕴已经是如此的丰富,即使历史辗转千年,这些文化也必将是华夏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更感谢先祖创下的文字,使我可以没有丝毫阻滞的看懂这些文字。若是我生在罗马,埃及,或者两河流域,仅仅是文字的学习都会耗尽我几年的时光。即使我成为所罗门王,亚历山大大帝,或者摩西,释迦摩尼那样的人物,也不可能有成为一个秦国公子所能得到的东西更多,因为,仅仅是基础东西的学习,都会让我耗尽心力。

今天是我第一次用毛笔,得到这支毛笔的时候,我确定了一个史实,毛笔是蒙恬师傅发明的。我很高兴,以后不用再使用那极难使用的刻刀了,也不用整天让妈妈看着我刻字,在那里暗暗伤心。

秦王看着这捆竹简,看的似懂非懂,甚至有些莫名其妙。什么所罗门,亚历山大,什么两河流域,什么埃及罗马。这些是什么东西。秦王实在是不知道。不过,秦王很确定一点,就是儿子说的璀璨的文明。

秦王放下竹简,禁不住又拿起那张叠好的锦帛打开。

我不知道神话时代是否真的存在于华夏的历史之中,我也不知道伏羲女娲这些人类始祖是不是真的存在于历史之中。我一直在寻找,希望可以寻找到神话的一角,可以窥见那传说中的神话时代。

我是扶苏,我在秦代。可是,我在这里也仅仅是从书简中找到神话存在的证据。我没有见到那些神话中存在的人。甚至,我连一个鬼怪都没有见到过。但是妈妈说,那些神话真的存在过,岐山那里姜子牙曾经封过神,周代商的时候,众神曾经为两国征战过。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这片土地上并不仅仅是有人类居住。只是,后来,人类慢慢的将其他的种族赶走,人治的时代来临,而那些曾经的故事就成了传说,而那些为人治时代到来费劲一生心力的人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可是,神话时代真的存在过吗?我不知道。

秦王看完锦帛上的字,不禁怔在那里,不知不觉,那张锦帛从他的手中掉落,他竟然都没有发觉。在下一刻,秦王才发现自己的失态。他从房间里出来,看着外面依然绚烂的天光白日。

儿子只是太小,对神呀鬼呀的东西存在好奇。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秦王在心中说着,已经举步走向流岚宫的宫门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