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转战苏皖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600

咸丰六年初秋,重建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都已经颇具规模。咸丰皇帝连颁上谕,催促和春、德兴阿督兵进剿。这日和春便在丹阳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召集两江官员和张国梁、周中华等麾下众将共商大计。

行辕之中,济济一堂,钦差大臣和春与两江总督怡良居中而坐,两旁左首是江苏巡抚赵德辙、布政使伍汉峰等两江官员;右首则是张国梁、周中华、邓绍良等将领。这一阵少有战事,众人都养得白白胖胖,看起来慈眉善目,只是一开口说话便是火气十足,没有一丝和气。

其中张国梁率先发难:“大帅,制军,这仗没法打。”

和春颇为惊讶:“张军门何出此言?”

“大帅,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子现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眼瞅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老子连油花都没沾到,你说这仗怎么打?”张国梁乃军中悍将,他出身寒微,曾投奔过太平军,后来反水投降清廷,骁勇善战,积功官至总兵,赏提督衔,此人黑黝高壮,声如洪钟,说起话来竟是毫不转圜。

听到张国梁满口粗俗,两江总督怡良不由得皱起眉头。怡良虽是满人,往日里也说些粗话,然而看到张国梁如此藐视上官,口无遮拦,开口闭口自称老子,心中也颇为不快。

怡良还未曾开口,江苏巡抚赵德辙已然坐不住了,冷笑道:“张军门何出此言。为建江南大营,早有圣旨命各省接济月饷,仅江苏一省,便已经调拨了二十万两银子,下官不知这笔银两用在了哪里?”

张国梁怒气上冲,一拍大腿道:“不错,皇上是有这道圣旨,标下也听说江浙皖三省的粮饷都已拨到。只是标下的一万绿营兵,至今还拖欠着三个月粮饷,请问大帅和各位大人这是何故?”

怡良脸上似笑非笑,转身问和春道:“雨亭老弟可知此中原委?”

和春神色尴尬,他没想到张国梁居然在这个场合将欠饷的事抖了出来。

此次为重建江南大营,江浙皖三省共计拨来四十万两银子,和春所部独占了大头三十万两,张国梁和周中华各只分了五万两。周中华有上海劝捐局和海关关银的支持,财大气粗,根本不在乎这区区之数。张国梁则不然,他自两广追随向荣,一路追剿太平军至江宁,客军孤悬,粮饷全靠地方补给。向荣为钦差大臣之时,甚为倚重张国梁,因此饷银器械都额外拨付,其余将领无不眼红,当时身为江南提督的和春便曾有烦言。向荣死后,和春接任钦差大臣,张国梁的待遇立刻一落千丈,克扣粮饷时有发生,此次便是一例。张国梁此前已经数次与和春争执,和春都百般推搪,敷衍了事。

今日会商,张国梁终于忍不住,在众人面前抖出此事。

※※※

此时张国梁公然逼问,怡良又在一旁幸灾乐祸,和春措手不及,支支吾吾,不知如何辩驳。

张国梁得理不饶人,从座中站起,气势汹汹的喝道:“大帅,今日当着两江各位大人,还有各位军门,请大帅务必给标下一个明示。”说完后伸手捋袖,颇有不给满意答复誓不罢休之意。

和春勃然变色,怒道:“张国梁,你还有没有尊卑之分?竟然在本大臣面前如此咆哮。” 他恼羞成怒,索性以官压人。

张国梁暴跳如雷,吼道:“今天不把事情说清楚,老子就上北京告御状。”

怡良与和春素来不睦,本来乐得看这场将帅不和的热闹。此时见和春难以下台,怡良也不便再看笑话,忙道:“雨亭老弟,张军门,你们都消消气,大家同殿为臣,都是为皇上分忧办事,何必如此?”

张国梁哼了一声,坐回座中,脸朝外,背对和春,嘴里兀自低声咒骂。

这时张国梁下首的一人站起身来,朗声道:“各位大人在上,标下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怡良温言道:“哦,将军是哪位?老朽面生。”

“标下乃是张军门麾下副将冯子材。”

周中华本来一直冷眼旁观,不动声色,此时见这人自称“冯子材”,不由心中一惊,这个雄赳赳的汉子,居然就是“日后”镇南关之战大败法军,后世赫赫有名的抗法英雄。

“原来是冯将军,有话请讲。”怡良道。

冯子材道:“各位大人,张军门自追随向大帅以来,每战皆为先锋,身先士卒,杀敌无数,屡建功勋,战事多得其力,江南恃为长城。今日军门所争,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军中万余名弟兄,军门一片赤忱,无非是希望能早日剿灭发匪。标下恳请各位大人设法筹措粮饷,以安定军心。强敌当前,大战在即,军中上下理应同舟共济,戮力齐心,才能不负皇上所望。”

冯子材乃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州)人,字南干,又字翠亭。此人出身贫苦,初曾参与广东天地会刘八起义。咸丰元年(1851年),冯子材被向荣招降,于是反戈一击,并因剿灭两广天地会有功补授千总。咸丰二年,冯子材改为隶属张国梁麾下,从两广尾追太平军至江南,累积军功,此时已经擢升为副将。冯子材感念张国梁的知遇之恩,钦佩其骁勇,又因经历和张国梁相似,所以相交甚厚,此时心怀不忿,这才仗义直言。

※※※

冯子材这一番话有理有节,只说的和春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却不好发作,怡良看在眼里,心中暗自窃笑。

周中华见和春尴尬不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也站起身道:“各位大人,卑职以为,重建大营,在在用钱,虽然有三省所筹的粮饷,但僧多粥少,大帅也难以调度。卑职愿从上海劝捐局供应本部的饷银之中抽调五万两,以资助张军门。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和春满脸堆笑,连声道:“中华老弟果然识大体,如此顾全大局,实在难能可贵。”

怡良却道:“老弟,虽说你是财源滚滚,可也要量力而行。”

赵德辙也道:“上海劝捐局能调出这笔银子么?”

伍汉峰咳嗽一声,站起身道:“回禀抚台大人,据下官所知,劝捐局这两个月只筹到饷银十五万两。倘若抽出五万两,只怕周大人捉襟见肘。”

周中华笑道:“五万两银子虽多,若能解张军门一时之需,又何足道哉。”

张国梁走到周中华身边,嘿嘿笑道:“老弟慷慨相助,哥哥我多谢了。日后老弟有用得着哥哥之处,但讲无妨。”

周中华正色道:“眼前小弟就有一件事要求张军门。”

“老弟有什么事,尽管说,只要哥哥我办得到。”张国梁拍着胸脯道。

周中华一指冯子材,笑道:“小弟请哥哥割爱,把冯将军借给小弟,如何?”

张国梁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哈哈,只要翠亭愿意,哥哥我没话说。”

周中华对冯子材抱拳道:“翠亭兄意下如何?”

冯子材久闻周中华之名,此人神通广大,交游广阔,沪军更是精锐劲旅,如能在沪军中效命,飞黄腾达自是指日可待,于是嘿嘿笑道:“卑职愿听差遣。”

周中华大喜,上前握着冯子材双手,笑道:“得翠亭相助,周某如虎添翼。”

一直以来,沪军以江浙之人为多,将官更是书生气十足,虽然纪律严明,武器精良,却总少了一份剽悍和勇猛,周中华也深以为憾。史载,镇南关一役中,冯子材七旬高龄尚且挥戈上阵,与法军争一日之雄长,并且大败敌军,威震天南,此人勇猛可见一斑。此时冯子材正当壮年,更是勇冠三军,周中华将之招揽麾下,便是要借助他为沪军增添一份刚强。

※※※

十余日后,和春采纳周中华的建议,江南大营兵分三路由东而西,向太平军发起进攻。北路由张国梁率八千绿营兵攻句容,中路由和春、邓绍良率一万两千人攻溧水,南路由周中华率沪军十营一万人攻高淳。

三镇太平军虽然也连成一线,但清军三路重兵同时来袭,太平军首尾不能相顾,至咸丰六年八月底,句容、溧水、高淳三镇相继被克,镇江与江宁之间再次被切断。得知江南战报,咸丰大喜,旋即有旨意,擢张国樑为湖南提督,赐黄马褂;加和春太子少保衔;开去周中华一切处分,赏正三品按察使衔;邓绍良授浙江提督,赏花翎。

此后,和春回师围攻镇江;张国梁驻守句容镇,邓绍良驻防溧水镇,周中华屯兵高淳镇,三镇堡垒连绵,以阻截江宁和安徽的太平军来援。

天京城中,翼王石达开在辞去“义王”的尊号后,接受了右弼又正军师和通军主将的封号,开始总理军国政务。面对江南大营如此迅捷死灰复燃,并在短时间内连克三镇,石达开极为震惊。

三镇一失,则镇江危殆,镇江若失,则天京东翼屏障尽失,石达开迅速作出判断,急令在安徽芜湖督师的前军主将、又正掌率陈玉成率军一万由南向北,石达开自率精锐之师一万五千人由天京南下,合击高淳与句容之间的溧水镇,以图打开缺口。

邓绍良以四千绿营兵驻防溧水镇,本以为南北分别有张国梁、周中华两支劲旅,自己当安然无恙。谁知一夜之间,太平军如神兵天降,两万五千人突然出现在溧水城外。更令邓绍良胆寒的是,这两路太平军的将领竟是令清军闻风丧胆的石达开与陈玉成。石、陈二人最擅长打运动战,尤其是陈玉成,飘忽迅捷,千里转战只在呼吸之间,何况芜湖、天京与溧水近在咫尺,突然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敌强我弱,形势危急,邓绍良叫苦不迭,一面坚守不出,一面命人飞报张国梁、周中华处求援。

周中华正在高淳休整,忽然接到邓绍良的求救信,不由大吃一惊。石达开避实就虚,攻敌必救,这一招的确厉害。太平军倘若攻克溧水,不但在三镇防线上打开缺口,甚至可以将张国梁、周中华分割包围,逐一歼灭。周中华立刻与帐下将领、幕僚会商,都认为必救溧水。

留下李显章、李荣章领四千人驻守高淳后,周中华与冯子材立刻率六千人赶往溧水救援,准备会一会这位翼王殿下。

※※※

咸丰六年九月上旬的某日清晨,周中华与冯子材督兵赶到溧水城下,然而令周中华惊奇的是,这里居然一片宁静,城外更是不见太平军的踪影。

周中华凝神片刻,忽然大呼不好,急命三军展开防御阵形。就在沪军调整阵形之时,石达开率军从溧水城中冲出,沪军背后更是扬尘四起,却是陈玉成率军横扫而来。顷刻间,太平军的伏兵如潮水般将六千沪军团团包围。

原来就在昨晚,石达开、陈玉成已经攻破溧水,全歼四千清军,斩副将周天受,邓绍良仅以身免,狼狈逃往句容。此时周中华正在前来溧水的半途,石达开严令封锁消息,并与陈玉成分兵埋伏于溧水城内外,只等周中华自投罗网。

今日清早,周中华果真救援心切,一时不察,以致腹背受敌,落入太平军包围之中。

此刻陷入重围,周中华心中后悔莫及,但很快就恢复镇定,命令沪军组织防御。各营统领也都处惊不变,指挥若定,沪军纷纷依靠地形,展开防御阵线,凭借着强劲的火力,迅速稳住阵脚。太平军虽然人数多于沪军三倍,但主要以骑兵为主,而溧水城外水网密布,骑兵优势难以体现。又因太平军基本上还是大刀长矛之类的冷兵器,只有少量火枪,在沪军密集火力的阻击之下,数次进攻都难以奏效。

交战片刻后,周中华与冯子材驱马奔上一处高地,用望远镜观察形势。此时面对太平军一波接一波的攻势,沪军稳稳守住阵地,丝毫不落下风,但敌我兵力相差毕竟悬殊,且沪军处在敌人包围之中,绝不可持久恋战,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判清战场形势之后,周中华即令冯子材率一营为前锋,黄东如率“中”字营为左翼,范鼎臣率“华”字营为右翼,自己率领一营及特种兵为断后,全军向太平军较为薄弱的西南方向突围。

※※※

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后,沪军终于跳出重围,于黄昏时分撤至溧水西南的博望小镇,陈玉成则在追击了十余里后撤回了溧水。

博望小镇中,周中华未及休息便召集各营统领,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掉头奔袭西北方向的芜湖。

众将一开始不明所以,随即便恍然,芜湖扼守长江,为江宁上游最后一道门户,相比溧水而言,芜湖对于太平军更为重要。陈玉成倾芜湖兵力来袭溧水,此时芜湖正好空虚,谁也不会想到,刚刚吃了败仗的沪军会掉头攻打芜湖。在周中华的心中,如能攻占芜湖自然最好,如不能攻占芜湖,最低也可以调动陈玉成回援,那时以逸待劳,大可和他算一算新仇旧恨。

沪军简单用过干粮之后,全军连夜往芜湖方向全速进兵。

果然不出周中华所料,太平军虽然在芜湖外围弋矶山、四褐山、澛港、茑矶、范罗山等处分军筑垒,但兵力薄弱,更兼措不及防,被沪军悉数攻破,太平军芜湖守将指挥石国宗被冯子材斩杀,数千太平军被歼。沪军几乎没费吹灰之力便一举攻占芜湖。

芜湖失陷,天京门户洞开,安徽巡抚福济闻风而动,立刻率领八千清军沿江东进。消息传到天京城,天王洪秀全震惊不已,急命洪仁玕传书石达开,命其务必击退来犯清军并收复芜湖。

石达开万万没有想到周中华居然有此一招,此时权衡利弊,只得留少部兵力驻守溧水,命陈玉成回师芜湖,自己则率军向当涂方向运动,以遏制福济。

周中华休整两日后,主动撤出芜湖,在太平军回师的必经之路老鸦山摆开阵地。一场恶战,陈玉成以折损五千人的代价获得“惨胜”,“夺回”芜湖。

周中华则在消灭了太平军的有生力量后,全身而退,从容收复溧水。

此役中,周中华由最初的被动应战,误入伏击,到后来主动奔袭,转战苏皖,不仅夺回溧水,而且消灭了太平军五千精锐,可谓是笑到了最后。

※※※

陈玉成与石达开都是众所公认的名将,尤其是此前江南大营之败,几乎便是二人的杰作。江南诸将,谁不曾败在陈玉成手下!即便不得公然颂扬乱匪,清军将领们对此二人也是仰其威名、敬畏有加。周中华此次歼敌五千还在其次,重创陈玉成才是大振人心。这场胜利将前次江南大营惨败的阴影驱散,一扫众将心中阴霾,也为周中华赢得了“华帅”的尊称。

随后,咸丰皇帝的封赏也接踵而来,貂皮坎肩、玉扳指、玉如意,诸般御用物品的赏赐表明了皇帝对周中华极为满意和嘉许。

此次转战苏皖,正是周中华对“运动中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一军事思想的活学活用。当然,沪军每月七八次的负重越野训练,也是成功运用这一军事思想的基本保证。即便如此,由于交通工具的缺乏,如此快速运动的结果,便是全军战后疲惫不堪,沪军只得在溧水暂时休整。

这日,周中华正在行辕内与王韬查点上海押运到的粮饷,范鼎臣笑眯眯的走进禀报,说是有客来访大帅。周中华问来者是谁,范鼎臣却又神神秘秘,含含糊糊,只说大帅一去便知。

周中华莫名其妙,被范鼎臣拉着来到寝居,此次沪军行辕设在溧水镇雷祖观,周中华的寝居便在雷祖观后院。

踏进后院,一个身材瘦弱的“男子”正背对院门,周中华朗声道:“不知哪位仁兄屈尊来此,周某怠慢之处,还请勿怪。”

那“男子”笑吟吟的转过身来,周中华一见此人面目,不禁哑然失笑,幽幽道:“原来是你,你什么时候到的?”这个男子装扮之人正是周中华的妻子伍汉灵。

伍汉灵在上海得知周中华平安归来,早恨不能肋生双翅,飞到丈夫身边。只因周中华军务繁忙,军中又不得携眷,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此次周中华打败陈玉成,威名远播,沪上更是把这个“子弟兵大帅”吹嘘的神乎其神。伍汉灵再也按耐不住相思情浓,于是随着押运粮饷的车队一同前来。

虽然军中严禁携带家眷,但一者周中华手握兵权、圣眷正隆,二者其麾下范鼎臣等留洋学子对这位师娘敬若天人,得知她来都是欢喜雀跃,因此谁也不敢多说废话。

范鼎臣悄悄退了出去,只留下周中华、伍汉灵夫妻二人静静对视。回忆林仁杰、周秀英的唾弃、失去傅善祥的痛苦,征战沙场的惊心动魄,周中华心中本有千言万语,然而这一刻,都在伍汉灵的似水柔情中溶化。

二人正沉静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忽然有人喊道:“大帅,广东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