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上海 乡下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18

“自然灾害”已经持续到了第三年,虽然物资依然紧缺,但比起前一年,已经略有好转。过年前,部队里发了不少年货,其中包括三斤五花肉和一条猪大腿。当丹平把这些东西抬进家门时,孩子们乐坏了,“胖肉肉!胖肉肉!”地叫个不停,眼睛直盯盯地看着五花肉就不能移开了。

“把三斤肉都烧上吧,家里很久没烧红烧肉了,就让他们吃个够!”常琦说完就开始动手了,不一会儿,红烧肉的香味在屋里弥漫开来,子霞和子霆更是围着炉子转来转去,仿佛生怕一不注意, 红烧肉就会跑了似的。。。

“子霞,你们家烧什么好吃的?香得?!”楼下的爱玲奶声奶气地叫着子霞。

“红烧肉,我妈妈说了,等烧好后,给你们家和三楼阿姨家都送一碗过去!”

宁安里邻里关系十分亲密,谁家烧了好吃的东西都会给左邻右舍送一些过去,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爱玲听后便兴冲冲地抱上楼来,“哇,介大一砂锅肉啊!阿拉阿姨再也不肯这样烧的。”

爱玲家的阿姨是宁波人,最会“做人家”的,平时爱玲的爸爸妈妈在家吃饭时,才有荤腥上桌子,肉都切成极细的肉丝或剁成肉末。月华家里兄弟姐妹有十多人,她十二岁时就跟着姐姐到上海纱厂做工,苦日子过惯了的,对宁波阿姨的这种做法反而挺欣赏的,只是苦了两个孩子,从小就受忆苦思甜教育。

那天,子霞和子霆一块接一块不停地吃着红烧肉,丹平和常琦也不去阻挠,任由他们吃个够,但奇怪的是,自那天起,两人好像吃够了似的,对吃肉再也不那么热衷了,甚至从此不吃肥肉、只吃瘦肉了。

这个寒假丹平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上北京探望老父。殿英去世已经三四年了,去年清田经人介绍续了玄。那天丹平收到父亲来信,打开一读,信写得文邹邹的,一看就知道是清田请人代写的。清田虽然读书不多,但平时的家信都是自己写的,虽然错别字不少,但还是能看得懂,可是这次。。。显然老父对再婚之事有所顾虑,他也听说过不少老人再婚因子女反对而不幸收场的故事,所以他非常在意儿子的想法,现在丹平一家是他唯一的亲人,他不想因再婚之事弄得家里鸡犬不宁。丹平早已心领神会,立刻回信表示“坚决支持”。这是老父再婚后第一个春节,自己正好有假期,于是决定以实际行动表示一下“坚决支持”的诚意。常琦没有假期,不能同去,子霆因大病初愈不久,年龄又小,所以丹平只带子霞一人同去。

“不去不去!我不要去乡下!”

“爸爸带你去北京看爷爷,谁说去乡下了?”

“陆家阿婆说的,除了上海都是乡下。人一到乡下,上海户口也要迁掉,再也回不了上海了!”

丹平听到才三岁多的女儿说出这样的话,未免大吃一惊。的确,现在大城市户口的迁移非常严格,和常琦当初调动工作时已不可同日而语。像林秀英这样的例子,要是在今时今日,她是再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来上海居住和工作了。可是,怎么对三岁的孩子解释这一切呢?

“傻孩子,不要听人家瞎说。到了北京,爸爸带你去看**、故宫、长城。那里的北海公园比我们这里的长风公园大多了,你看了就知道了!”**?是个广播里经常播放的那首歌曲里的“**”吗?子霞的眼里重新闪起了光芒。

火车启动时,子霞还觉得很好玩,可不多久,火车就驶出了市区,穿过一片片农田,子霞“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爸爸骗我!这不是乡下是什么?”任丹平怎么哄,子霞就是不停地哭,一直哭到哭累了,睡着了。。。

一觉醒来,子霞发现自己躺在爸爸的怀里,车厢不停地晃动着,“这不是在家里!”子霞感到强烈的不安,又哭了起来,把丹平从睡梦中惊醒了。“不怕不怕,有爸爸在,相信爸爸,好不好?”

霞终于止住了眼泪,将信将疑地问道:“爸爸,我的上海户口迁掉了吗?”

“当然没有!快睡吧!”

霞听了这话,终于放心地睡去。户口?什么时候起城市户口变得这么金贵起来,连小小的孩子都知道它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丹平这才想起,自己的户口此时已经迁往学校所在地长春。“那么,我也是上海人眼里的乡下人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