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殿骑士团1【梅友乾】
作者:东方晓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17

圣殿骑士团大概是中世纪最著名的骑士团:他们发明了银行业务,积累了大笔资金,其宝藏至今下落不明;他们的标志是两个搂抱在一起的男人,关于这两个男人在做什么有上百种解释;他们的名字是大变态的代名词,其正式成员大多具有阵斩百人的记录。他们的称号,Templar,圣殿骑士,一直是最强战士的代名词。

在蒙吉萨会战中,八十圣殿骑士阵斩两万马木留克,这种比斯巴达还斯巴达的战绩一次性将“圣骑士”这个名词烙印在人们心里,直接导致了十字军和骑士文学的风行。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垄断的银行,遗留了大笔宝藏,关于这些宝藏的小道消息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坊间流传。我们可以在任何题材的各种文艺作品中看到圣殿骑士这个词,无论是历史、军事、奇幻、科幻或者BL,无论是小说,电影,游戏,资料,或者欧洲大多数地区的旅游介绍,都少不了这个骑士团。

但是,在欧洲历史上的各大骑士团中,圣殿骑士团的历史确是最短的,在史册上一闪而过,犹如在一个非年非节的深夜里,有人忽然冷不丁地放了一颗礼花弹,礼花炸响,啪地一声,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但却只能看见几缕飘散的尾迹了。圣殿骑士不声不响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如他们的出现那样突然。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圣殿骑士装备优秀,华丽而复杂的银色铠甲,在中东日复一日的沙尘暴中,被来往的飞沙洗刷得铮亮。他们手执一人高的双手巨剑,或者大得不成样子的巨盾,在他们的敌人中传播那全身铠甲中不是人而是魔鬼的传说。他们坐拥整个西地中海的财富,像龙一样盘踞在大堆大堆的金币上面。他们将清贫作为口号和旗帜悬挂在庙堂之上,但每天以葡萄酒为水以牛排和香菇为主食。在欧洲人眼里,他们是成功人士的代表,是所有少年心目中的梦想;在中东人眼里,他们是传说中的侵略者,非勇气和武力所能抗拒。

至于他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修会,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他们存在的时间太短,行事太隐秘,毁灭得太迅速,以至于没有外人能深入内部以探究竟。外人只能看到,怀抱着梦想的青年们,由西方各国汇聚到位于所罗门遗址的圣殿上,当他们过几个月出来时,就摇身一变,成为强大而贪婪的战士。

于是各种版本的传说被一一产生出来。唯一有定论的是BL,这是法国在审判圣殿骑士时唯一能有实际凭据的罪名。在中世纪的大多数地区,BL的最高量刑是死刑,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各法官纷纷采取了最高量刑。

流传最广的传说是抹大拉修会的传奇,正如《达芬奇密码》上所写那样,这个传说深入人心,在西方世界一次又一次地被追捧。

在中世纪,各个版本的传说就更为复杂,但统一指向在圣殿的奇遇,因为所有的圣殿骑士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有吻十字架变超人说,有嗑药变超人说,有经过圣地变超人说,有摸约柜变超人说等等,但路数是一样的,就是一个贫苦而普通的骑士,远道来到圣殿后,会在一系列的奇遇后,成为实力远超凡人的强者。成为强者的代价是,他必须严守圣殿的秘密,并加入天下最有钱福利最好的社团——很明显,仅仅是这样的传说,就已经足够吸引大批的穷小子远道中东赴死了。

为什么要去赴死呢?

穷出来的。

在西欧也不见的能活下去,不如到东方尝试一下,即使不能发财,也至少可以给家里节省出一笔口粮。等死,死国可乎。

十字军时期的西欧,人穷气短,贵族老爷们严格地遵守清贫的守则,因为他们即没有钞票又没有粮票。事实上,即使有黄金,在当时的欧洲也很难买到什么东西——那确实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时代!等等,也许有东西可以购买,一是劳动力,二是石头。有钱的领主们可以将黄金花费在这上面,于是就建立了足够多的城堡。

除此之外,真的是什么财富也没有。不仅没有钱,而且买不到。

比如说,贵族老爷们下令宴请四方宾客,但被邀请者往往会由于道路不畅、强盗出没或者没有马匹而拒绝参加。赴宴的人们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小厅内,悬挂着十来支蜡烛,因为蜡烛质量不好容易熄灭所以仆人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将熄灭的蜡烛点燃。宴会的主菜是领主刚刚打猎的一头鹿或者一口猪,恩,有肉吃,这往往是请客的原因或理由。除此之外的肉菜可就不多了,顶多会有一点鸡或者鱼虾,最好的状况是可以吃到小乳猪。占据整个宴会桌子的其它大菜,主要包括炒胡萝卜、煎胡萝卜、蒸胡萝卜、生吃胡萝卜。什么?客人要油炸胡萝卜?对不起我们没这么多油。有的时候,主人也会举办一点烧烤活动,主要是烤蒜和烤胡萝卜。

至于酒水也清净得很,红葡萄酒的质量不会差,但数量相当有限。主要的饮料是淡麦酒,酒里如果掺上两三倍的水,客人也很难看出来。牛奶是半透明的,羊奶也是。矿泉水任意喝全部免费。

与会的宾客们,情况也差不多是如此。每年洗四次澡的骑士们除了著名的铠甲和宝剑比较值钱之外,实在是身无长物:他们和庄稼汉一样穿着麻布和毡子——不仅仅是因为没有钱,也是因为无处购买棉布。丝绸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些来自中国的货物从来只能作为身份的象征——当然,人们也可以选择百孔千疮的意大利产丝绸,如果不嫌它漏风的话。有钱人可以穿更多的丝绸,大富豪们发明了各种充满了繁复褶皱的衣服,以将尽可能多的丝绸穿在自己身上。

骑士们举杯庆贺,如果手中的杯子是牛角的,他们就说自己继承着北欧传统;如果手中的杯子是陶土的,那他们就是古希腊文化的崇拜人。玻璃和陶瓷只在几百年前有售,而到那个时代,绝大多数都打碎了。举杯之后,大家一顿豪饮,在那个时代,未成年的小孩子也能连喝十扎白酒,即不觉得醉,也不觉得辣,而家长也很放心让孩子喝酒——因为酒实在太淡了。至于为什么在吃正餐以前大喝一顿,我估计是与怕长胖的人吃饭前先喝汤类似。

然后,落座吃饭。泡过花瓣的水洒在地上,以驱逐浓重的臭味。香料从来都很缺乏,薄荷和柠檬皮是唯一的选择。菜,或者说胡萝卜料理,有两种口味选择:放盐多的和放盐少的。在那个时代,人们常用的一个形容是“这个人吃得和国王一样好”,因为国王的饮食也就这么回事。并不是缺乏黄金白银,而是实在缺乏可购买的东西。

就这样,人们年复一年地饮宴着,从七世纪吃到十世纪。敬酒的对象从英格船长发展到征服者罗伦,吟游诗人的小曲从亚瑟王唱到阿方索王,席间的话题始终围绕着BL和推倒萝莉展开,神圣罗马的黑黄挂毯被换成各色的旗帜,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人们也相信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满腹牢骚的访客。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离开自己的村子已经很多年了,说是要去东方,去耶路撒冷朝圣。当时,基督徒是允许自由前往圣城朝圣的,正是这些归乡的“活口”,导致了巨大的麻烦。

回来的人们被自以为豪放的领主们请上自己的宴席,被围坐的乡巴佬骑士们轮番灌酒,直到详细地说起了东方的状况。于是西方的人们知道,自己国王穿的丝绸在东方是舞女穿的,自己国王吃的胡椒茴香在东方是家常炒菜的,还知道自己再在这里的阴湿城堡里吃烤野猪必然会得风湿病和肝硬化。毫无疑问,也毫无犹豫,西方的骑士扈从农民自由民们自黑暗潮湿的城堡和只出售苹果大蒜胡萝卜的菜场上奔涌而出,拿起各自能找到的任何武器,盘算着发财的计划,向东方滚滚朝圣而去。

十一世纪的西欧,市场萧条,可被购买的商品非常有限。这种经济环境,是十字军东征的起始,是圣殿骑士团建立的根本原因,也是圣殿骑士团后期走向商业化和银行化的根本推动力,更是圣殿骑士决定将掠夺的黄金积攒起来而非花费掉的市场基础——没有地方可以花费这些黄金!此后的圣地亚哥骑士团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可购买商品丰富的商品经济社会,再加上也学了圣殿骑士的乖,所以将自己的黄金花得精光,也免去了怀壁之罪。

无论后来发展得如何复杂,在骑士团刚成立的初期,只是一群心怀梦想的穷光蛋。与医院、圣地亚哥骑士团一样,圣殿骑士的起因也仅仅是一群人的突发奇想,或者甚至可能是百无聊赖。目前,人们对圣殿骑士团创立的细节了解不多,只知道在东征热潮开始的时候并不存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或者说第一次十字军下海热潮之后,天主教势力在东方取得了少量据点,并吸引更多人前往东方“武装朝圣”。由于天主教势力能控制的据点相当有限,所以“武装朝圣者”免不了在据点之间遭遇“强盗”的袭击——喂喂,其实应该是来自西方的侵略军在离开据点之后被当地游击队袭击吧?

在当时的天主教徒看来,先贤显圣的土地是神奇的,在这些地方可以祈福,可以赎罪,可以作为虔诚的证明。圣地就这样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朝圣者,让朝圣的人流从一处圣地走到另一处圣地。各个圣地之间,往往是连绵的黄沙与荒野,或怪石嶙峋的山区,林立的洞窟足以埋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秘密。在十字军东征之前,也有一些可以肯定以抢劫为主要目的的强盗活动,但十字军之后这种活动大幅度增加了,其中少不了裹挟了游击队因素,但当然,单纯的抢劫动机也不会减少的。

在十二世纪初期,就已经有一些骑士在各圣地之间活动,保护朝圣的人。这种活动最早可能是偶发的,并无甚么目的:被抢劫的骑士自卫,偶尔看到教友被抢劫时施以援手,或者朝圣后没钱回家于是在圣地之间来回转悠。渐渐地,这种活动发展成一种有系统的运作,部分骑士不再归乡,整日在各圣地之间巡逻,以保护朝圣者为生。

等等,以保护朝圣者为生?人怎么可能以当雷锋过日子?如果这些骑士仅仅在保护朝圣者的话,他们是不应该有收入的。可是,马要吃豆,人要吃饼,哪有武夫不花钱?这些骑士活动了很长时间,可能长达十年,这期间不可能是没有收入的,但这样的收入是怎么产生的,今天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朝圣潮开始于1096年,圣殿骑士组成组织开始活动是1118年,22年时间,足够让一代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也足够让一批商人、风险投资家、金融大鳄、阴谋家或者邪教异端分子制订一个完美的计划。当这两群人走到一起时,后世的历史也就在此确定了。

最初,九名骑士组建了最早的圣殿骑士团。他们就是那些长期“以保护朝圣者为生”的骑士,以一个两名骑士同乘坐一匹马的图案为标志。这个标志有多种版本,其人物动作各有不同,主要差异在于两个男人靠在一起时的交接部分。早期是伸过去了一只手,中期是一个人用盾牌略加遮挡,后期干脆用两面盾牌将那个部分遮挡得严严实实。至于为什么要同乘一马,早期的版本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同袍友谊,但迅速被教廷更正为因为穷所以共用一匹马,后来还有人说是马好能坐俩人,等等,但在骑士团得势之后,这个标志的正经解释又回到表示同袍之间的亲密无间。在当时,应该没有人误解这一表示,以至于在所有的审判中,各个法庭无一例额外地以BL罪和木桩刑为圣殿骑士量刑。

1120年,通过在罗马教廷的注册,圣殿骑士团正式挂牌成立,其全称是基督和所罗门圣殿的穷骑士(PoorKnightsofChrimpleofSol,直接将自己的两个目标写在了名字中:一是圣殿,圣殿骑士的秘密所在,二是穷,穷则思变么。

于是,一场明显有预谋的圈钱运动开始了。

就圣殿骑士团创立时的状况来看,一方面有着明显的狂热性,一方面有着明显的计划性。虽然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猜度圣殿骑士团创立时的目标是什么,但目标很明显,一切为了圣殿和银行制度。这种长远的打算不可能是大多数狂热的成员所能计划和执行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一小群冲着圣殿和银行来的人,从一开始就控制了圣殿骑士团的决策层,甚至他们可能就是创始人。他们看到了宗教战争和朝圣潮的狂热,看到了西方与东方市场的差异与机遇,看到了即将扑面而来的投资热潮和投资泡沫,于是制订了一个套投资拉集资的计划。

写到这里,我不免想到了现在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国内外动漫产业市场的差异如当时东西方市场差异一样大,青少年漫画迷的狂热和单纯不弱于希望投身圣殿的年轻骑士,政府的鼓励支持并有些放任的态度也如当时的教廷一样。在动漫企业中,山头林立,各动漫企业纷纷组建,都有着光鲜的外表和宏伟的目标,许多人直扑某些外人难以理解的目标而去,一切的一切,都与当时的圣殿骑士团毫无二致。

如今执画笔的年轻骑士们,在一二十年后,将被人带往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