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 元春省亲 乾隆…
作者:周宗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94

一百一十四 元春省亲 乾隆寻亲

近现代作家许啸天(1886-1946)著的《清宫十三朝演义》第四十二回 中有乾隆念父母下江南的情节,摘录如下:

这时圣驾巡幸到海?去了,先由浙江文武官员陪奉巡视海?石塘,并看江潮。看过了潮,乾隆帝把一班文武官员都留在城外,自己带著几个侍卫和太监进城,到陈阁老家?去了。

这陈阁老,便是陈世倌,他自从儿子被钮?禄妃换去以后,便告终养,带著家眷回海?去。后因雍正皇帝和他情分很厚,再三下圣旨唤他进京去做官,他实在推却不过,又怕推却太过了,要起皇帝的疑心,便只得进京应召。雍正皇帝十分敬重他,他一家人,陈说、陈元龙父子叔?都做了头品大员,位极人臣。陈世倌做到首相,封文勤公,直到乾隆年间,告老还家,皇帝赏银五千两,在家食禄。乾隆帝又制御诗赐他,诗?面有两句道:「老臣归告能无惜,皇祖朝臣有几人。」到这时,乾隆帝下江南,陈世倌已死。乾隆帝自从知道自己是陈阁老的儿子以后,便格外优礼陈家,凡是坟上的碑碣隧道,命一律参用王礼,陈家子孙,怕触犯忌讳,求别的御史一再奏请,始许他墓道中用王礼,外面碑碣仍用阁老常礼。乾隆帝又吩咐查明陈氏后代子孙有若干人,统统赏给大小官衔,进京去供职。

这时,乾隆帝御驾忽然亲临陈家,陈家的子孙,一个也不在家中。一声听说天子驾到,吓得家中一班妇女孩童,慌了手脚。后来还是陈老太太有主意,把族长去请了来。那族长虽也做过几任知县,但这接驾的事体,他一生也没有经?过,再加年纪已有八十岁了,耳聋眼花,吓得他浑身索索的抖,只怕有得罪的地方。谁知乾隆帝见了那族长,却和?悦色,问他:「陈家有多少家??陈老太太还康健吗?」那族长谨慎小心的回对了几句。乾隆帝便吩咐他领路,到阁老墓前去,那族长领著圣驾。走到墓堂,皇帝回过头来一看,见身后还有几十个王公内监跟著。看看走到碑亭前,皇帝吩咐大家在亭中站著,只带著两个太监直走到坟前,先在坟圈前后视察一周,忽然吩咐两个太监,把黄幕遮起来。外面的王公太监们,被黄幕遮住了,看不见皇帝在?面做什?,只有那两个扶著黄幕的太监看得清清楚楚。后来回京去,内中有一个太监露出口风来,说皇上在黄幕?面,实在是对陈阁老的坟墓在那?行跪拜礼。听的人十分诧异,知道这件事关系重大,便从此不敢告诉第三个人知道。

皇帝行过礼出来,立刻下一道上?,颁发库银二十万两,给陈老太太?养膳之费,又添买祭田十顷,添种坟树四百株。在墓道前盖造御祭碑亭三座,亭上盖著黄琉璃瓦,亭外面有皇帝亲手种的皮?两株,古柏两株,吩咐地方官另立专祠,兼管著陈墓春秋两季祭扫的事体。诸事停当以后,皇帝还在陈墓前后徘徊不忍去。后来经王公大臣们一再催请,才退出来。[手打吧(www.shouda8。com) 疯子手打]走过中门,回过头来,吩咐陈家族长,把这中门封闭了,以后非有天子临幸,此门不得再开。那族长诺诺连声。

许啸天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因此不必计较其可信度,重要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讲到了乾隆念父母下江南,当然是曹雪芹讲在前,许啸天讲在后;许啸天是明讲,曹雪芹是暗讲。 红楼梦中乾隆念父母下江南的故事是夹在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元妃省亲里讲的,第十八回也是千层饼结构,它讲了个元妃“省亲”; 讲了个乾隆“寻亲”――念父母下江南; 讲了个弘历“寻?”――调戏妃母竺香玉;讲了个竺香玉“寻精”――借省亲传精生子。本篇仅分析曹雪芹是如何用暗喻写乾隆“寻亲”的故事的,请看第十八回: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 金银焕彩, 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 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 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把元妃省亲放在夜晚是不合情理的,曹雪芹坚持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暗示乾隆的寻亲见不得人;也为了突出蜡烛――竺――元春有竺香玉的影子;或者为后面的一篇谐音“朕谒父”的>里有灯、月作铺垫)凤姐听了道:"既这么着,老太太,太太且请回房,等是时候再来也不迟."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又命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

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竺――元春有竺香玉的影子)来,各处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一时 , 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拍手即鼓掌――皇上,暗示来的也有皇上).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 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 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 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御――本篇中多处出现“舆”――御, 意在提醒阅者与皇帝有关)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 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御)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 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御)更衣.于是抬舆(御)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御).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 " 四字(嗣子).元春(原纯――原是纯皇帝。此篇因夹杂乾隆回江南,所以有时用元春,有时用贾妃,后面说道曾在大荒山下,可以证实)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 ,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憎,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大荒山青埂峰下的顽石本来暗示的是宝玉――曹雪芹;暗示的雍正――通灵宝玉;暗示的是弘历――抱儿,没有暗示元春,“此时自己回想”这段内心独白是曹雪芹暗示寻亲的乾隆。因阅者过度相信曹雪芹,往往忽视这一“逗错”。由此至段末乙本无,足见曹雪芹用心,抑或心虚)本欲作一篇>,>(>加>是两篇,如果合成一篇就是“赋颂”――父颂,和后面的一赋一赞――赋赞――“父赞”是一个意思:赞颂父亲)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省亲别墅的套,意思不是元春别墅,是弘历的旧居).按此时之景, 即作一赋一赞(一副仪障――乾隆欲行人子之礼,又怕暴露自己的**,设计用围幕隔断视线,十八回回目“隔珠帘父女勉忠勤”――“隔朱帘负儿湎宗亲”,负心儿指乾隆; 再有赞颂父亲之意;另外“一赋一赞”也讽刺乾隆“亦胡亦汉”)也不能(准)形容(乾隆)得尽其妙(得进其庙――如果陈阁老活着,不会让乾隆进家庙),即不作赋赞(护障)其豪华富丽(此狡猾狐狸), 观者(关着――全句意思是即使狡猾的乾隆把自己关在围幕内,别人也猜得出来) 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寻亲)的为是.

且说贾妃(驾回――暗示乾隆)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驾回――乾隆)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 点的如银花雪浪, 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ぜ,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已而入一石港(嗣宫――皇宫),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找亲皇墅)\'"四字…

闲文少述,且说贾妃(驾归――乾隆)看了四字笑道:"`花溆\'(皇墅;皇居)二字便妥,何必,`蓼汀\'(找亲――乾隆心虚,怕暴露了下江南拜谒生父母的意图)?"侍座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启奏)上舆(上御;上谕), 便见琳宫绰约, 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寻)亲别墅"四字. 于是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 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曰 :"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不语.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陛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 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免”与“湎”同音,意在强调本篇有湎怀宗亲情节,以下同)太监引贾赦等退出. 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

茶已三献,贾妃(驾归)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驾母,家母――乾隆的生母,陈阁老夫人)正室,欲行家礼(拐弯抹角的说乾隆欲向陈阁老夫人――自己的生母行家礼), 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驾归)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 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 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驾归)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不是说元妃入宫,是说当年乾隆自己被换入宫),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娘和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驾归、家回――弘历回陈阁老家)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驾归)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 :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归)人上锡天恩 , 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 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面对乾隆之语)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

所有元妃离家进宫的愁怀都*不离十的安在了离家进宫的乾隆身上,在曹雪芹笔下,乾隆也有柔情的一面――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即使乾隆的汉族血统和放弃归汉是历史的真实,应该看到他有不得已也,或许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