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者:风雪刀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15

第四章

郑永清与马明金说过话,没与任何人打招呼,急匆匆地走了。

郑廷贵看着儿子的背影,十分不悦也十分不解的抱怨着:“这孩子,今个儿是咋的了……”

接下去,酒席没有理由再拖延下去了,马明金都不知是怎么讲完的祝酒词,反正是心不在焉,甚至有些结结巴巴,好在人们心思都集中在酒菜上,没过多在意。

马万川趁人们还没围上来敬酒时,摆手让儿子过去,低声地问:“你和永清嘀咕啥儿呢?”

马明金心情沉重,但事关机密,他不好对父亲明说,沉吟一下说:“爹,一会儿我要回营部,我……我现在先敬你老一杯酒吧!”

马万川通情达理地说:“敬啥儿敬,有事儿你先走吧!”

马明金:“我把明满喊上来,让他跟明玉招待下客人。”

“是不是日本人又找麻烦了?”马万川是个眼观六路,洞察秋毫的人,他从刚才郑永清见到酒井时的神情,还有酒井喜上眉梢那种特殊的表露,断定所发生的事,一定与日本人有关。

马明金禁不往瞥了酒井一眼。

马万川:“别看他,那小子乐得嘴都咧到腮帮子上,记住,跟日本人打交道,你睡觉都得睁只眼。”

马明金此生最佩服的就是父亲,见父亲已点出日本人了,他还能说什么呢,只好点点头。

“那你快走吧!”马万川催促儿子,也不忘叮嘱儿子:“兵随将令,别莽撞,你上边还有长官呢!”

马明金点头答应,刚好,有一拨人过来敬酒,他悄然退下,走出大厅,离开“西春发”。

郑永清急见马明金,告知出大事了,且还不是一般的大事,而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大事就是后来史称的“皇姑屯事件”。

东北王,也称大帅――张作霖,字雨亭,小名张老疙瘩。辽宁海城县城西小洼村人,自幼家境贫寒,给人放过猪,当过兽医,后因报父仇杀人,流落他乡,投入清军,不久,该部入关,张作霖脱队,回到故里,当了胡子,一九0一年除夕,他率人抢劫了慈喜太后的贡品,被清军追杀未果,后来,清政府见张作霖的势力越来越大,使出安抚之策,一九0二年招安张作霖为官府的管带,自此张作霖步步高升,飞黄腾达,凭其骁勇善战,巧攻心计,加上他还有八个结拜兄弟的鼎力相助,春秋几度,至一九一八年,被北京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辖辽吉黑,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第一次直奉战争仅过去两个月,张作霖为雪失败之耻,指挥十五万大军,在一部分海、空军的配合下,分两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发起进攻,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直系曹锟,吴佩孚,仓促应战,但其二十万部队,抵挡不住奉军的锐利攻势,有人说,当时戴狗皮帽子的如入无人之境,一点也不过份,一个月后,张作霖利用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与吴佩孚的矛盾,收买冯玉祥倒戈,吴佩孚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只带两千余人南逃,十一月三日,张作霖进入北京,表面推举段琪瑞任*临时政府临时执政,其实是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

也就在这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管辖的范围,不但由东北扩展到华北,还进军中原,触及东南,其手下张宗昌任山东督军,姜登选任安徽督军,杨宇霆任江苏督军。可以说,这是奉军最鼎盛时期。

但此时,早已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因张作霖未能执行一九一五年日本与袁世凯签定的卖国“二十一条”条约中,所谓“有关南满、东蒙古农工业的中日新约”部分,几次向张作霖施压,张作霖都未屈服。现见张作霖虎踞北京,头大尾长,便威逼张作霖撤出关内,妄图日后把“满蒙”从中国肢解出去。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曾威胁张作霖:若不早日退回东北,将来奉军兵败如经过山海关,日军须将其缴械。

张作霖气得大骂:“小日本子没安好心,想趁机要挟我,我豁出我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出卖国家利益,让人家骂我卖国,让儿孙后辈也跟着挨骂,他日本人想出兵,我姓张的等着他好了。”

日本人早就对张作霖隐有杀心,时刻在寻找机会。

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军,势如破竹,直逼京津,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在北京的政权,岌岌可危,为保存实力,张作霖向国民政府通电求和,并决意放弃北京,返回东北老家。日本人趁人之危,向张作霖提出,出兵山东,对抗北伐军,如此一来,日本便可名正言顺,逐渐霸占中国。

张作霖断然回绝:“东三省及京、津为中国领土,主权所在,不容漠视。”

六月三日晚六时,张作霖在发出“出关通电”后,悄然地离开北京的大帅府,乘坐英国制造的黄色大型钢板防弹汽车,直奔火车站,随行的有他的六姨太和三儿子张学曾,还有靳云鹏,何丰林,莫惠德,等高官及副官和参谋人员,登上回东北的专列――慈喜太后曾用过的专车,因装饰的十分华丽,被人称为花车。有人曾向张作霖荐言,说这个花车不吉利,但张作霖不信邪,复用为自己的专车。晚八时,专列从北京站开出,半夜,风驰电掣的列车,开进山海关车站,张作霖的结拜兄弟,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专程在此迎候,上车恭陪,专列继续北上。

张作霖做梦也没想到,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死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