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荒原首猎
作者:老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72

当两个智人听见张凡虎的汉语四川话时,明显地一愣,但马上就反应过来,露出理所应当的表情。 他们肯定想得是:“这就是传说中的神谕或者神语吧。”

张凡虎已经想好了,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原始社会,应该和智人们相互学习语言甚至生活习惯。

“常言道,水滴石穿,海浪可以吧嶙峋的礁石冲刷得光滑圆润。这一切是无法捉摸的,连他们自己也一点儿不知道。泥埋的嫰芽哪里知道它的成长壮大,它的开花结果,全都依靠清泉的滋润和阳光的温暖?这种催化是看不见的,要等到开花结果时才能分晓。就像母亲小时候对小孩子唱儿歌一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孩子咿呀学语时并不懂妈妈在说什么,可是日积月累,时间一长就把这些语言全部记在脑子里了,也越来越明白了。这样,语言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它有力量去创造许多。”这是张凡虎高中时期在一本课外书上无意中看到的话,这句话好像是一个英国文学家说的,这些他都记不住了,但是这段话虽然他只看了两遍,但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是啊,美好的语言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的修辞手法、多么华丽的辞藻,因为很多乡间老农的一句话都能让人醍醐灌顶——好的语言只是能引起自己心灵的共鸣罢了。这才是最主要的,这是所有的文学家、小说家一辈子所追求的。”张凡虎心中很平静,他是经历过生活残酷挫折的人。

“当年我离开战友、军队之后,不是有了一场新生吗?这或许是更彻底的一次吧?”

暴雨过后的夕阳格外美。在刚才智人抚摸张凡虎的脚面时雨就停了,晚风吹拂着草原,枯草身上的泪、嫩草的汗顺着它们的脊背、它们的脸悉悉刷刷往下掉,但又被大地母亲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张凡虎跟随着两个智人大步地走着。看着这熟悉的草原,张凡虎明白他现在非洲的热带稀树草原。这是有自己独特气候的地区,此地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雨水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二十七摄氏度。大致每年:波巴布树、猢狲树、瓶子树等它结的灰白外皮的果实长约三十厘米,粗足有十五厘米,有的重二十千克。

猴面包树在贫穷的非洲狮相当受欢迎的:嫩叶可以炒、做汤;种子也可以炒。它还是最大的药用植物:叶、种子、皮养胃利胆、清热消肿、止血止泻。可以说内外皆宜,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在二十一世纪,我国也可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城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最多;乡村人的头号杀手则是胃癌!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这当然是饮食导致的,但是生活条件更差的非洲人得胃癌的人却极少,这就是因为猴面包树有极好的抗胃癌效果。

猴面包树之于非洲人就像牛羊之于蒙古。它树干吸水极其丰厚,一株树往往有数吨的水,在野外缺水,只要弄破它的树皮就会甘甜且含有一定营养的树汁涓涓流出。它就是“非洲之神”。

张凡虎对世界各地的代表生物简直是了如指掌,即使是很稀少、偏门的物种也有所涉猎。这猴面包树的“全身”几乎都被他吃过了!有时是自己在野外自己简单地弄来吃,有事是热情好客的非洲人请他吃的,那种清馨香甜的味道至今还齿留余香。

知道猴面包树生长特点及非洲气候的张凡虎知道:这两棵树绝对生长不正常!因为对水极其自私的这种树绝对不会与同类在一起分享为数不多的水资源,所以这很可能是动物造成的,有可能是未消化的种子被动物排泄在了一起而生长出来的。虽然这并不是很稀奇的事,但对自己敏感直觉相当自信的张凡虎还是拍了拍两个在前方带路的两个智人的肩,并指了指“夫妻”猴面包树,说:“走。”说完径直向数百米外的猴面包树走去,才走两步就听见后面跟上来的脚步声。

五分钟后。张凡虎看见这个三米高的土包皱了皱眉,因为这是一个被废弃的白蚁巢,非洲大草原上的白蚁数量及其昌盛——每年吃的草超过了草原上二十余万头斑马的食草量!很多白蚁的巢都有两三米高,而且地下还有数米深!而这个白蚁巢不仅高而且大,像个高三米、周长二十米的大坟包。

“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髙约六七米的超级白蚁巢坍塌下来形成的。”张凡虎扒开土包脚上茂盛的草仔细看了看而这样猜想。回头看见两个智人都有好奇的目光看见自己,张凡虎慢慢踏上了这个小土包,当刚到猴面包树下,也就是土包顶部时,张凡虎神情激动地向两个智人挥手。两个智人气势凶凶地冲上来,居然使这个土包发出了敲打重鼓的沉闷声,尽管很轻微,但居然吓得胆大超虎的张凡虎一个纵身跃下了土包!而且还是在两个智人的反面,也就是土包的另一面。

两个智人显然又被张凡虎的这种“大动作”吓了一跳,但当他们踏上土丘顶时,立刻露出了两口大白牙!

土丘的另一面居然没长草!这其实没什么值得惊讶的,但是在几乎光秃秃的柔软的白蚁土堆上有密密麻麻的梅花——脚印!而在脚印中间有个黑漆漆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