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苏门答腊之战
作者:泰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300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和东部沼泽地。

在东部,强大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平地,遍布沼泽和湖泊。虽然该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

但是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苏门答腊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绿岛,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到处生机盎然。

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淹没,波平如明镜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无论是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都浸润在绿色的海洋中。

而绿色的海洋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情画卷,成为苏门答腊亘古不变的亮丽景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西半部山地纵贯,有90余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东半部为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约100千米以上。

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

富热带森林,覆盖率60%。

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

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

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印尼苏门答腊、爪哇两个主岛,几乎无天然良港。

1959年12月用于苏门答腊岛作战的是以日盛堂为名义的雇佣军,兵力仅一个海军陆战旅。

因此无法组织大规模进攻,只得分两阶段实施,先扫清棉兰以北地区,再强攻整个岛屿。

1960年南华联邦总参谋部完成作战部署,兵力增加到两个装甲旅,一个海军陆战旅,南华联邦海军的第2舰队负责海上支援。

岛屿方面,印尼当时主要兵力为6.5万。

亚齐国民军有3.5万人,暂时还保持同盟关系。

岛上的印尼军装备低劣,训练又差,但亚齐国民军也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

令南华联邦没想到的是,大约2000名原二战日军士兵参加了这一场被印尼称为可歌可泣的保卫战。

他们训练和指导印尼岛上的军队,原日军士兵还参加了保卫印尼领土的惨烈战役。

战火中,一个身穿印尼国防军军服的日本士兵身先士卒,舍身冲杀在最前边,像这样的镜头事后被广泛宣传:他攥着手榴弹扑向直冲过来的敌军坦克,手榴弹爆炸,坦克被炸毁,然后英勇牺牲。

发生于1960年9月至11月间的苏门答腊岛战役,由于原日军的参与是南华联邦军队和印尼在爆发的最为血腥激烈的一场战斗。

战斗初期南华军只派遣了第1陆战旅和第2装甲旅出战,后不得不将第3装甲旅投入战斗,目的就是为了占领整个苏门答腊岛。

战前,南华军第1陆战旅的指挥官龙建强少将预言将在4天内完全占领苏门答腊岛,但因为印尼军完善的防御工事体系和顽强的抵抗,这场战役一共打了两个多月才结束。

最终,作为南洋战争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攻防战,由于其在战略上存在的置疑和较高的死亡人数,使苏门答腊岛战役成为后来的南华联邦共和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战役之一。

日本顾问从失败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防御方案,他们让印尼军放弃了周边防御,采取将地势复杂化的蜂巢式系统来加强内部的防御体系,这样就变成了对南华军的持续消耗战。

总顾问中川州男更是利用崎岖的地形,建筑了一套由加强掩体、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组合而成的复合式防御系统。

印尼军的主要防守工事设在苏门答腊岛的中南部制高点,一座完全由丘陵和悬崖峭壁构成的小山。

在山的山顶可以看到岛上中南大部分区域,也包括岛南边的机场。

山上有100多个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间还有通道相连,这些山洞多为矿洞,继而被印尼军利用并修筑成防御工事用于架设大炮和机枪。

同时,印尼军还在山上的其他工事处安放了81mm和120mm迫击炮以及20mm双联机关炮,并配备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队。

为了防御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印尼军驻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

这些山洞和碉堡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个岛中央地区的防御系统,很有利于印尼军战术撤退和重占这些区域,并很好地巩固了印尼军的防线。

同时,印尼军还在整个阵地前沿埋下了数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弹,这些修改过引信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装甲车辆在上面走过就会爆炸。

南华军整个作战计划如下:

陆战1旅在北端右侧进攻。

亚齐国民军在左侧进攻。

第2装甲旅作为预备队,并实施炮火支援。

参加这次轰炸行动的是南华军第1飞行集群。

南华军投掷了1793枚250公斤的炸弹和13412发25mm口径的弹药。

南华军方面认为这次轰炸行动很成功,第1飞行集群司令迈克尔-张上将更是声称空军已经找不到可以打击的目标了。

实际上,绝大部分印尼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伤害,连驻守在机场的印尼军守备都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在这次行动中,印尼军使用了不同与以往的开火策略以避免暴露自己,结果南华军的轰炸只把机场里的建筑物和飞机炸烂了,而印尼军士兵则躲在掩体和工事下等待着联合军的进攻。

当轰炸结束的时候,南华军第1陆战旅向前推进了10公里,但左侧的亚齐国民军则没这么幸运,他们被猛烈的炮火打的挪不了窝。

当日南华军伤亡1100人,200人战死,900人受伤,亚齐国民军的伤亡更大,达到8600多人,死亡2350人。

不过,两方指挥官仍然乐观地认为印尼军就要被消灭了,因为他们的防线已被突破——他们压根就没注意到印尼军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

次日,付出惨重代价的亚齐国民军穿过炮火快速向东推进,把西边的印尼军留给了南华军。

而西部地区正是双方争夺战最为激烈的地方,印尼军占据着大量的碉堡,且当时气温高达摄氏46°,南华军很快就因为高温而筋疲力尽,并开始大量伤亡。

更糟的是,南华军唯一的水源也被油料污染了,尽管如此,到了开始作战后第八天,陆战队员依然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完全控制了苏门答腊岛中部的机场。

开始作战后的第三天,南华军就已经开始使用北部的机场,侦察中队开始空中侦查以确认地面炮火和攻击机的目标。

开始作战后第11天,a-10攻击机在中部机场的停机坪上降落,对印尼军进行轰炸。

改装攻击机发射的140mm火箭弹为步兵炸开印尼军掩体,并在整个战争中第二次使用了固体汽油弹。

固体汽油弹有效地烧光了目标地区的植被,露出印尼军掩体的入口,并消灭了一部分印尼军。

陆战队向山的制高点,后来被称为--血腥鼻头岭推进,先头营指挥官穆进中校带领士兵发动了多次攻击,但都很快被击退。

他们被困在两座山脊的中间,印尼军的交叉火力让他们伤亡惨重。

而且,印尼军只有在能够造成大量伤亡的情况下才开火--当南华军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多时,隐藏在印尼军中的日军狙击手就开始狙杀抬担架的联合军士兵——他们知道,只要一个倒下去就会有新一个补上来,这样就可以慢慢消耗联合军兵力。

除此之外,其中的日军还趁夜组织小组偷袭联合军散兵坑,联合军只好挖掘可以容纳两人的散兵坑,这样就可以轮流休息、放哨。

血腥鼻头岭上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发生在第203营攻击100号高地的时候。

指挥官穆进中校在6天的战斗中损失了31%的部下。

马永峰上尉和他的连队深入渗透到山脊中,率领他仅剩的90人攻占他所认为的100号高地。

一整天的血腥战斗后他终于到达了制高点,但实际上那只是血腥鼻头岭上被更多印尼军占据的另一处山脊。

被困在山脊上的马永峰上尉建筑了一小块防御区,在这里他的连队整晚都在与印尼军战斗,很快就用光了子弹,不得已只能用匕首和拳头与穿着印尼军服的日军继续撕杀,甚至用空弹药箱来砸向敌人……最后,他和他的士兵终于撑到了天亮。

当他们被护送撤离的时候,整个连队只剩下19个活人,马永峰上尉和他的连队为此而获得了荣誉勋章。

最终,印尼军让第1海军陆战旅付出巨大伤亡的代价——这支部队死伤1749人。

山脊的血腥战斗持续6天之后,南华军总司令强勇元帅命令第2装甲旅替换第1海军陆战旅和已经溃不成军的亚齐国民军。

9月23日,第2装甲旅先头部队第126,221,223营进入战斗并发动进攻,但伤亡同样巨大。

第223营的战斗梯队于10月15日进入战斗,而到了10月的第三个星期,所有陆战队士兵和亚齐国民军全部撤回到二线阵地。

第2装甲旅的士兵在血腥鼻头岭和残余的印尼军又战斗了一个月,才完全占领了苏门答腊岛。

最后,印尼军弹尽粮绝,剩余部队投降。

南华军陆战第1旅在苏门答腊岛战役中严重受创,一直待命整编,直到一年的时候才重新恢复作战能力。

他们在苏门答腊岛的一个月作战中伤亡总数超过6500人,占整个部队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攻占苏门答腊岛的过程中,第2装甲旅的伤亡总数也在3000人以上。

此役,印尼军守岛部队阵亡19838人,被俘44000多人。

亚齐国民军参战的3.2万中12684人阵亡,10000多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