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物是人非
作者:畅泽      更新:2018-03-01 12:07      字数:4242

奚雨菲的想法没错,为了丈夫的事情,她也豁出去了,可面对供销联社的现实情况,她却感到无计可施。因为奚雨菲早就听说供销联社要改制,由国营改为私营。一旦改成私营,那就意味着抱了几十年的铁饭碗,瞬间就变成了泥饭碗,甚至没饭碗。

改制的消息据说非常可靠,是从某些手眼通天的“能人”嘴里传出来的。消息传开后,不能不让人犯嘀咕,虽说县里没做任何表态,但供销联社里但凡有点儿门道的人,都在想办法左右活动,能调走的都调走了,能升迁的也都提早升迁了,这才几个月的时间,真正在岗的老面孔几乎绝迹,更别提奚雨菲能叫得上名字的人了。

这年头,熟人好办事儿!谁都知道这个理儿。奚雨菲何尝不明白?可现在联社里都是生面孔,连大门都不让进,去什么地方找熟人?这可难为了一个相夫教子、安分守己的妇道人家,最后费尽心思、左思右想,只好去找小宋。

小宋是个大学生,当年刚分到供销联社里时,老姬很欣赏小伙子的才干。开始,安排小宋在办公室当文员,后来在老姬的坚持下,快速坐上了办公室主任的位子。

有了这层关系,奚雨菲估计小宋不会看着老领导背黑锅不管。想到这一步,她不再犹豫,马不停蹄又去了供销联社。一路走,一路想着怎么跟小宋开口。

紫霄县供销联合社在淮海路上,坐北朝南,高门楼,上白下绿装饰简单。大门左手边挂着供销联社的牌子,右手边钉着四块五十乘五十的铜牌,铜牌上写着“军民共建单位、文明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正门是黑色铁艺门,往里走是机关院儿。

供销联社机关大院儿布局很规整,就像一个扩大版的四合院。堂屋一排十几间,厢房建在堂屋两边,拢共二十几间,堂屋、陪房围着一块上千平米的大空地,那就是操场,也是停车场。有集体活动的时候,就是操场,平常就是停车场。

堂屋和西厢房中间有路,这条路直接通向后院儿。

后院儿只有平房,基本都是配套设施,有食堂、临时宿舍、厕所、还有档案室。院子里的房屋年久失修,看上去有些老旧、破烂,但好在还算干净,像个机关的样子。

奚雨菲再次站在联社大门口,注视着面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界,顿觉五味杂陈。个把月前,老姬还在这里上班,每次经过这里,作为家属,她还觉得很亲切。现在,同样的地界儿,她却感到冷冰冰的。

走到门口,奚雨菲稍作停顿,脚下加快了速度,低头就往里面闯,刚走几步却被拦了下来。

“唉!你找谁?”奚雨菲停下脚步,扭脸看见值班室门口站着一位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正在向她招手。

“我找一下宋主任,你是刚来的吧,小伙子!”奚雨菲仔细一看,门卫不是原来的老刘头,已经换了陌生人。

“找谁也要先登记,怎么能直接闯!”年轻门卫口气生硬,也透出一股子霸道劲儿。

“哦,不好意思,我是老姬的爱人。”奚雨菲想,老姬刚走一个多月,不会都不认识了吧!

“老姬?哪个老姬!”门卫不耐烦的反问道。

“姬主任!”奚雨菲又重复一句。

“哦,听别人说过。”小伙子虽然还是一脸铁面无私,但说话上还是有所收敛,声音也缓和了不少,再次确认道:“你刚才说要找谁?”

奚雨菲依然笑着说“我找宋主任。”

“宋主任?哪个宋主任!”听上去,年轻门卫真的不知道“宋主任”是何许人!

奚雨菲解释道:“你们供销社办公室的宋主任啊。”

“我们办公室只有赵主任,没听说过有宋主任。”小伙子怕记错了,转身冲着里屋喊道:“孙哥,孙哥,我们办公室有宋主任吗?”

停了一会儿,从里面传出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没有宋主任,他已经不在这里了,他去小李庄乡了。”

这个消息让奚雨菲不禁心里一沉,不等年轻门卫再说话,疾步冲进了值班室。

“干什么?干什么!”年轻门卫没想到奚雨菲直接冲了过来,不仅生出一股怨气。急忙伸展双臂,拦在值班室门口,怒目而视,大声呵斥道:“你要干什么?刚才硬闯大门,现在又要闯值班室,你以为这是你家吗?”

“小伙子,你让我进去,我只想问问里面的那位老师傅,宋主任去小李庄乡干啥!”奚雨菲有意提高声音,边说边踮起脚尖往里屋看。

小伙子不想多说,挡在门口,侧着身子耸起肩膀,用力往外推,正当两人互相推搡的时候,从里屋走出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大声嚷道:“怎么啦?怎么啦?谁在这里闹事!”

小伙子听到身后有人说话,往旁边侧了侧身,气鼓鼓的说:“就她,简直就是个女土匪!”

借着小伙子侧身的空档,奚雨菲看见了站在门口的男人,男人也看到了她,两人几乎同时称呼对方:“孙师傅!”“嫂子!”说话的正是给供销联社开车的孙茂亭。

孙茂亭在供销联社里算是真正的老人,伺候了几任联社主任。

现在,老孙的年龄大了,联社里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给他安排一个较为清闲的差事儿开生活用车。每天早上五点多上班,帮单位食堂拉拉菜、送送垃圾,干到上午八点就可以回家。回到家,遛鸟、看孙子两不误。所以,孙茂亭红光满面,见谁都是笑呵呵地。

老孙嘴上打着招呼,赶紧走过来,一把拉开年轻门卫的胳膊,把奚雨菲让进了房间,面带微笑说:“哦,原来是嫂子!你要找小宋啊。”

大家都熟识,奚雨菲也不客气,直接问道:“老孙,小宋去小李庄乡做什么?啥时候回来!”

“这个.....这个......嫂子,我也不好说,你还是去问问他自己吧。”孙茂亭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王副主任在不在?”奚雨菲还是不死心,接着打听其他人。

“现在只有一个市里面刚来的周主任看家,王副主任和风副主任都去别的地方任职了。”沉了一下,孙茂亭拧起眉毛,接着说:“你看我,一个要退休的人了,本来想开几天垃圾车,享享清福、安安稳稳退休算了,可是新领导来了,不也到门口二十四小时站岗执勤吗?都是工作需要!嫂子你也别多问了,反正这一个多月来,联社里的变化很大,我也说不清。”絮絮叨叨的倒起了苦水。

孙茂亭一席话,像一盆冷水浇在希望的火苗上,让奚雨菲的努力又化为了泡影,神情怅然的说道:“哦!这样啊,那我就不麻烦你了,我走了!”

“嫂子!嫂子.......你慢走啊!”孙茂亭看着奚雨菲慢慢转身离开,心里也怪不是滋味,只好满脸苦笑冲着奚雨菲的背影摆摆手道了别。

奚雨菲再一次尝到了世间冷暖,她已经变得麻木,不再有任何怨言“人走茶凉!”这个亘古不变的故事结局,一遍又一遍的在她身上重复着。

她无助的走在路上,边走边反复琢磨孙茂亭每句话,越琢磨越总感觉老孙话里有话。同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小宋的事情不简单,难道?......不会吧!.......也保不齐啊!......我得去看看,当面问问清楚!”想到这里,脚步不知不觉加快了速度。

小李庄乡距离县城有四十多公里,交通极为不便,出了县城,除了一段不到十公里的乡镇公路,剩下全部是土路。

去过小李庄乡的人都知道,对于用四个轮子、一个盘子代步的公家人,这些土路影响不大,也就是开的慢点儿、路上颠簸点儿而已。

糟糕的路况,可苦了用双脚和自行车丈量地球儿的老百姓。踏上土路,就像进入了土沙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今天,奚雨菲只请了半天假,她心里很明白,去小李庄乡说起容易、做起难!目下就是再着急、再慌也没法子去了。毕竟四十公里的路现摆在眼前,现在去就是天擦黑,也不见得能赶到,何况还要当天打来回!目前只能回厂子里重新请假,赶明儿早早去。

奚雨菲心里打定主意,脚尖儿就换了方向,没有继续往家走,调头去了厂子里。

奚雨菲工作的厂子在县城边上,正好和现在住的地方是对角线。

厂子原来是县里面的利税大户,生产的轴承远销到日本、澳大利亚。这种产品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个香饽饽,投入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虽说技术含量不高,但也没有几个企业愿意与他们展开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所以,前几年厂子委实风光,着实红火了一阵子。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同行竞争的残酷和行业淘汰的惨烈,渐渐地逼近了这个地处偏远县城的小厂,从产品到服务无一不受到冲击。

刚开始,他们厂子里还以老大哥自居,面对民营企业的围剿,不愿放下架子,既不走市场、也不跑展销,严格按照:“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买卖经,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市场一放开,不但民营企业抄一筷子,就连国企也不愿放过切块蛋糕的机会!他们毕竟只是县办小厂,跟那些搞了几十年的大军工、大机械厂比起来,质量和服务上就差了几个等级,最后虽然已经把价格压到了最低,几乎到了赔本赚吆喝的地步,可还是没有多少改观,库房里产品积压越来越严重,市场上销售范围也越来越小。县里并没有放弃几十年培养起来的好后生,面对工厂迅速下滑的销售业绩,也想了不少办法,但却无法阻止厂子的颓势。

县里辅助期间,厂长虽然换了不少,但都是吃吃喝喝的主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山没水,只好靠厂吃厂。厂长们虽然到这里的目的不一样,但套路基本相同。待几年,卖点儿厂子里的家产,一部分给工人发发工资,一部分满足一下自己的私欲,吃饱喝足后,再搞点儿小政集,维持好上峰的脸面,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把一个更烂的烂摊子留给了下一任。

现在,这个厂子之所以还能苟延残喘,就是靠着出租厂房,往乡镇低价销售一些厂子里的存货,勉强维持。

奚雨菲所在冲床和翻沙车间,是厂子里比较累的两个岗位,主要干一些体力活。

冲床车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制作半成品。先用油压剪板机把大块的铁板按照固定尺寸裁成板材,再用冲压式压力机按照模具的样子,把板材压制成型,这个工作很费力、也很危险。几年来,至少有七、八个工人因为操作不当造成截肢,以手指和脚趾居多。

翻沙车间是个大车间,主要将浇铸成型的轴承半成品倒进滚筒,通过不断翻滚,利用相互碰撞力和筒壁的摩擦力去掉铸件上的黑沙,从而为下道打磨、抛光做准备。

因此,整个翻砂车间的粉尘铺天盖地。嘴上戴着防毒、防尘面具,依旧不能阻挡吸入灰尘,往往摘下面具,就能擤出两鼻子沙。

这两个车间,工作环境很差,也都是累活、脏活,可是工人们从不叫苦叫累,大家都抱着“革命军人是块转,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奉献精神,甘于受苦、甘于用生命混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