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采菊东篱下 上
作者:青丝留他方      更新:2019-07-29 01:34      字数:2291

要说是匈奴为何要往南,对着大汉虎视眈眈,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想再过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游牧生活了,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极大地改善了。

匈奴人说是起源于北漠以北,然后后来因为那极北未有人烟的地方太过寒冷,甚至说在越来越冷,他们就被迫一直往南迁徙。

直至近千年,他们才到了北漠附近。

北漠不是那种想象中的沙地,只是因为那草太过稀疏,土壤太过坚硬,河流太过稀少,连野兽都不怎么存在,就像是进入了西域的沙漠一般,无人的荒凉地,那都被称作了“漠”。

所以当匈奴在北漠那片堪称死亡地带的地域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人口急剧的减少,甚至逼近了最初部族稀少的时候。

匈奴的单于自然不能让自己的部族走向灭亡,便又再次进行了南迁。

终于是看到了这片如今被大汉与匈奴共同争夺的北部的大草原。

当然原先的汉人是不在乎这些贫瘠的地段的,正是因为农业的发达,更是看不起这种产量低得可怜地游牧生活。

像是牛羊这类畜牧,也只有必须的时候才会在北部的草原边界进行养殖。

匈奴便过起了十分富足的一段生活。

然后他们便遇到了那个咄咄逼人的将军,那个被他们奉若神明的,蒙氏将军,他们遇到了那个如狼似虎的中原帝国,于是被击溃了,毫无尊严的被赶至了北漠。

他们不想回去,这是必然的,但是那批军队实在是颠覆了他们的想象,被打得欲哭无泪,被打的单于一个一个的死,不管是不是战死的,也有郁闷而死的。

所以如果现在这样大好的局面再次被颠覆了,恐怕这个屈辱的民族会做出什么疯狂的自爆行为也说不定,因为在印象里,匈奴人还是很有骨气的。

北漠如今在匈奴的疆域内,只是处于最后方的位置,最后都被纳入了匈奴的黑绳州,黑绳州便是原先最早的匈奴疆土,在北漠的北边缘有着匈奴后方最大的城市,也就是他们原先的旧都,黑绳。

当然现在匈奴大部分的资产都是转移到了前方的几个大州之中。

就是在这样的后方,游牧的行为愈来越少,因为匈奴的富庶,反而是让黑绳州的人们生活变得好了不少。

如果真有汉人能够领略一下黑绳的风光,或许他们可以发现一点,那就是黑绳反而更像是大汉的西北,秦地一样的存在,只不过更加荒凉就是了。

这里是很少有肥沃的土地的,因为冻土太深,所以人们种些粮食那都是要精打细算的。

有不少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才会将自己家周围开垦的适宜种植,然后辛苦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维持住这样的场面,然后自给自足,像极了大汉的农人。

这里是北漠的南边沿,气候稍微熟识一些,褚河的源头就在这片区域,褚河是贯通匈奴疆域的一条自北向南流的大河,也是他们后来称作的母亲河。

褚河最汹涌的地段,被划分为了褚河州,也就是上京以南的大片区域,但是唯有这处,这处黑绳州的小地域,人们才能真正见到褚河的原貌。

褚河深深地嵌在地面之上,没有隆起的河岸,草地像是为褚河披上了面纱,在河上最狭窄的区域甚至可以相互搭在一起。

这里的水是清澈无比的,是细细远流的,应着这河水的蜿蜒,小村庄零零散散的靠岸建起。

家中都有一些牛羊,但是人们更喜欢吃着河中的草鱼,味道鲜美不说,还十分富足。

这是一处安静的村庄,一共只有几户人家,世代生活在此,过着祥和的生活。

这其中有一户人家,只有一男一女一对夫妻,他们是从更北边迁到此处,算是为数不多的外乡人。

大概在五六年前,女人生了个闺女,取名叫菩萨,这是从他们黑绳州的传统中来,很多人为了子女的平安,便取一些佛教中的名字。

菩萨自然是极其常见的名字,但是就是十分的有用。

小姑娘过了今年汉历的年,便有六岁了,算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但是家中的这样的情况自然是没有能力供她上学的,当然她也没有怨言,她本就没有那个读书的心思。

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潮流,匈奴开始大力整治教育,说是孩童尽量都要念书,但是大家还是都嗤之以鼻,读书能读出几头牛啊?

家里其实养自己还是很轻松的,于是她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白天便去草场放牧,晚上便回到家中,母亲会教她做些针线活。

但是由秋入冬的时候,家中发生了大事。

母亲因为出外采药时,摔了重重的一下,本就是十分危险的攀爬动作,从那远处的崖间摔落,保住了姓名已经是十分幸运了,但是就此瘫痪在床了。

本就是穷苦家,还落了一个残疾,怎么想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小姑娘就那样变得懂事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母亲突然失去了行动能力,小姑娘一夜之间变得十分懂事,也变得十分安静。

那些母亲留下不做的织工,在母亲口头的指引之下,变得十分的熟练,竟是渐渐地就学会了。

而且不知何时,家中多了她这个辛劳的身影,父亲这样每日在外辛勤劳作,回家竟然能够吃上小姑娘下的汤面。

夫妻俩不知道上辈子有了什么福气,小姑娘就是他们的菩萨一般。

总之,小姑娘能够这样长大,做父母的怎么也是欣慰的,如果将来能够嫁个好人家,想来,夫妇也是没有什么遗憾了。

那日,风大得很,阴沉的天变得压抑十足,母亲在床上躺着,小姑娘便为她翻一翻身,不要生了褥疮。

父亲那日早归,只是带回来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他的衣衫破旧,面容瘦削,似乎也是遭受了不少的饥苦,总之看起来十分落魄就是了。

但是小姑娘记住了那个人的眼睛,他的眼睛是有神的,是坚定地,是那种寻常人绝对不会有的眼神。

他说他可以治病,父亲便把他带到家中。

男人话不多说,只是用一根银针轻轻地扎了一下母亲那僵硬的腰椎,母亲那多年没有知觉的腿突然就能感觉冷暖了。

“你是个好人。”小姑娘后来对着那个高瘦的黑衣男人说道,换回来的是一个毫无顾忌的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