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三权鼎立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88

随着大家庭人口的增加和多样化,矛盾也渐渐出现了。原先棚户区的兄弟有点仗着陆厂长的威风,拉帮结派,谋取小团体利益;新分配进来的高、中、技校学生来自上海各区,生长背景和大杨浦不同,对工作的期望也不同,与杨浦本帮人产生了磨合中的冲突;另外,最主要的矛盾还是来自原沪东建筑机械厂。

沪东建筑机械厂创办于二十年代,是实业家梁鸿年的家族企业。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梁家少东梁中裕还是沪江大学机械系四年级的学生,当年热血沸腾的梁中裕瞒着家人,和几个同学一起离开学校,一心想投奔到抗日大军中去。他们到达武昌时,恰逢国民党某部的军工部门正在招兵买马,梁中裕动了心,但同学中有几个坚持一定要去延安。“反正一样都是抗日,国民党和**有什么两样?”怀着这样的想法,梁中裕和另一名同学留在了武昌,而另外几个则继续西行。抗战一胜利,梁中裕就退伍回到了上海,来到沪东建筑机械厂帮助父亲经营企业。

一九四九年,是梁中裕人生道路的抉择点。父亲用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换成了二十万美金,让梁中裕去香港另开炉灶,静观时局变化;参加了**的老同学带着组织的指示,劝说他留下来,建设新中国。

“很多朋友都走了,我老了,厂里的机器搬不走,就由我留下来守着这个摊子,但你还年轻,出去给自己留条后路吧,过几年,等时局稳定了,你再决定要不要回来。”

“**已经组织联合政府了,新政府会保护民族实业的。中国这么大,总是要造房子、建桥梁,这里才有你最大的市场。上海是中国的工业重地,要是大家都一走了之,这么多工人怎办?你难道想看到上海变成一片废墟吗?”

经过几天几夜的深思,梁中裕选择了留在上海,也把父亲给他的二十万美金全部捐给了新中国的建设。建国后,新政府以沪东建筑机械厂为平台,兼并了实力雄厚的横利机械厂和好几家同行中的小企业,成立了国有的沪江建筑机械厂,梁中裕一直担任厂长,负责整个工厂的运行。

梁中裕的厄运始于反右期间,当时就有人以他参加过国民党军而欲加之罪,幸而机械工业部的上层领导因他在建国初期的义举将他保了下来,并且得以继续担任厂长。到了四清、五反时期,梁中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成了运动对象下了台,工人出身的陆大为接替了他的厂长职务。到了文革期间,他便没有了翻身余地,他不仅是资产阶级,而且还是国民党反动派,抄家、批斗早已成了家常便饭。。。

虽然梁中裕倒了,但是原沪东建筑机械厂的势力还在,而原横利机械厂的势力在迅速提升,双方明争暗斗,暗流汹涌。文革开始后,两派互相批判、互相斗争,严重影响了生产。

自从空降而至的党委书记王永华到了沪江建筑机械厂之后,这种分化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迅速升级。王永华来自纺织系统,是文革后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一批官僚,据说背景深厚,不仅与市委的关系密切,连中央的新生领导层里都略有根基。王书记上任后,在沪江建筑机械厂的“外籍”人群中不断发展势力,形成了一股新兴的左倾势力,掀起了造反运动的新**,使沪江建筑机械厂形成了三权鼎立的局面。